台灣發光二極體(LED)磊晶與封裝廠商正加快下游燈具和燈泡系統布局,以建置旗下LED元件專屬的出海口,藉此強化成本競爭力,並減輕歐美債信危機造成LED照明需求減弱的衝擊。
工研院IEK節能技術研究部產業分析師李芷氤表示,為免於受到燈具品牌大廠的利潤剝削,台灣LED磊晶與封裝廠已朝下游整合發展並大打自有品牌策略。 |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節能技術研究部產業分析師李芷氤表示,繼三星(Samsung)、樂金(LG)等韓系大廠競相導入LED照明供應鏈垂直整合後,近期台灣LED磊晶與封裝廠如新世紀、億光與台達電等亦紛紛跟進,從上游元件跨足下游燈具和燈泡領域,期擴大上游元件的出海口、降低製造成本及提高產品毛利率。
為獲得更高的利潤,台灣LED磊晶和封裝廠大動作搶進LED燈具與燈泡市場多主打自有品牌。不過,李芷氤指出,台灣LED磊晶與封裝廠打自有品牌須耗費龐大資金,此為口袋不夠深的中小企業燈具廠所無法企及的策略,因此預期大多數台灣中小型LED磊晶和封裝廠仍將持保守觀望態度。
此外,相較於飛利浦(Philips)、歐司朗(OSRAM)、奇異(GE)等國際品牌照明大廠挾強大的品牌與通路優勢,積極朝上游供應鏈進行垂直整合的發展;國內LED磊晶與封裝廠商則是憑藉在製造端的競爭力,試圖朝下游積極進行供應鏈垂直整合,然長期觀之,台灣LED磊晶和封裝廠在品牌競爭力仍不如國際品牌大廠,須投入大量資金與時間建立品牌形象,將成為LED磊晶與封裝廠商朝自有品牌發展隨即而來面臨的挑戰。
李芷氤分析,2011年受到歐洲、北美債務危機影響,LED照明市場滲透率並未如預期達二位數,而僅約7%,且除日本之外,其他國家LED照明補貼政策仍未明朗,因此預期未來數年內,LED照明市場仍僅維持穩健增長態勢。
儘管中國大陸政府宣布將發展LED照明視為重點扶植產業,因此在「十二五」計畫中將針對LED照明產品推廣施行補貼政策,然補貼方式的相關細節仍須至2012年才會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