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CES展會中,可以看見汽車相關的技術展示逐漸由整車轉向Tier1零組件的技術展示,亦有更多傳統車廠投入開發,電動車、自駕車技術即將進入商品化流程。台灣零組件廠商須積極思考轉型方向。
工研院IEK經理石育賢分享,近年來CES展會出現越來越多自動駕駛、車聯網等相關展示,電動車與自駕車已成為不可逆的未來趨勢。在2018年展會中,更看到了許多可實際運作的自駕車隊,自駕車已由往年單一車輛所展示的未來概念,進展為實際可落地的應用。並且,也有更多的傳統車廠投入該領域,意味著相關廠商已經開始著手處理生產鏈、商品化等問題。
另一方面,新能源車趨勢亦勢不可擋。石育賢指出,豐田汽車(TOYOTA)已預計將在2025年開始全面推動純電動車,因此,相關的Tier1零組件供應商也將開始受到趨勢影響。石育賢以非引擎驅動的新能源車為例,傳統的汽車空調是以引擎帶動熱能驅動,未來在新能源車的應用環境之中,空調設備必須以其他方式做到低耗能以推出相關產品。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皆須積極思考轉型方向,以符合下世代車用產品需求。
因此趨勢,工研院IEK認為台灣廠商與政府必須加速技術升級、提供更安全環保車輛,並以台灣為新興技術驗證與示範場域。應響應行政院於2017年12月提出的電動車銷售時程,加速技術升級建立台灣節能車輛發展。並且加速老舊車輛汰舊政策推動,國產新車亦須加裝ADAS等安全配備以增加使用者換購誘因。
另外,有鑑於台灣具備成熟的汽車與資通訊產業產製經驗,以及高密度的個人交通運輸載具,工研院IEK建議短期以先進駕駛安全車輛系統、車聯網作為發展標的,透過政府在五都(台北、桃園、台中、台南與高雄等)提供不同等級自動駕駛測試條件的難度,早日驗證自動駕駛新興技術與營運服務系統的可行性,打下中長期規劃進軍國際級的自駕車特有利基的應用領域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