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際接軌 工研院/UL攜手電動車測試

作者: 莊惠雯
2010 年 03 月 19 日

為提升台灣電動車發展優勢,工研院與UL簽署合作協議,雙方除共同發展電動車電力系統安全測試技術與規範外,並將針對鋰電池與太陽能發電系統的長期老化安全性測試,展開研究,長期目標則是提出電動車測試規範,以期可與國際標準組織接軌。
 




左起為技術處副處長林全能、工研院院長李鍾熙、UL全球副總裁Gary Savin、UL台灣區總經理湯家德



過去工研院與UL的合作鎖定在技術、產品已臻成熟的部分,此次的合作則以電動車電力系統安全與鋰電池等新技術為主。工研院院長李鍾熙表示,現階段電動車電力系統安全與鋰電池尚未有國際統一的測試規範,由於台灣廠商對此領域發展領先全球,加上電動車電力系統安全與鋰電池認證測試與一般產品大不相同,廠商亟需統一的標準作為依歸,才能將產品推於國際。因此,除了在電動車電力系統、鋰電池的技術與UL合作外,也將透過雙方的技術、測試發展基礎,研擬電動車電力系統安全測試草案,並希望成為國際測試標準的基礎,進一步提升台灣廠商於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UL副總裁暨全球電源和工業控制設備事業部總經理Gary Savin則表示,這次與工研院合作研發電動車電力系統的安規檢測技術,期能結合工研院在台灣的產研優勢,協助台灣業者強化電動車產品的研發能力,發展性能與安全合一的產品,並透過UL讓台灣廠商與國際接軌。
 



目前工研院在電動車鋰電池的技術上已有新的突破,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副所長彭裕民表示,為避免鋰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高熱造成電池損壞,甚至自燃爆炸的問題,工研院將超分歧高分子材料運用於鋰電池中,在電池過熱時,能自動阻斷電流的輸送,預防電池過熱造成的人身安全問題,而此技術也是全球唯一,並已申請二十九項專利,目前台灣鋰電池廠商皆已和工研院合作,透過新技術開發產品。
 



由於日本已率先公布鋰電池測試規範,以及國際主要的車廠皆有自行轉投資的鋰電池公司,針對工研院是否也有技術釋出的計畫,彭裕民強調,現階段為增強台灣廠商競爭力,工研院會先技轉新技術給台灣廠商,未來才會考慮與國際車廠進一步合作。至於日本頒定的鋰電池測試標準,彭裕民則透露,日本鋰電池廠商大多取經於台灣廠商,因此台灣廠商加入與否,則非目前考量的重點。

標籤
相關文章

借助台美外力 中國大陸電動車加速前進

2010 年 03 月 09 日

挑戰ASIC MCU搶進電動車應用

2010 年 03 月 31 日

電動車大行其道 相關零組件供應商受惠

2011 年 05 月 24 日

十二五計畫扮觸媒 電動車普及添「Turbo」

2011 年 07 月 25 日

滿載ICT商機 百輛智慧電動車上路

2011 年 11 月 17 日

格斯/東芝簽技術合作 推動NTO鋰電池2025商用

2024 年 10 月 09 日
前一篇
擁抱太陽能 德、義、美名列前三大市場
下一篇
ZigBee/Wi-Fi攜手布建智慧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