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通用序列匯流排應用者論壇(USB-IF)於台灣舉辦的開發商論壇中,NEC電子(現為瑞薩電子)宣布該公司於2010年1~3月USB 3.0主控器(Host Controller)出貨量已達三百萬片,然而,由於英特爾(Intel)與微軟(Microsoft)尚未全面支援USB 3.0,導致裝置端控制晶片(Device Controller)的出貨量遠落後於主控器。
旺玖科技智慧型周邊事業處經理楊志鈞表示,USB 3.0裝置端或主控端晶片價格須以量制價,而USB 3.0普及的關鍵則端看英特爾與微軟支援的時程。 |
旺玖科技智慧型周邊事業處經理楊志鈞預估,2010年裝置端USB 3.0的晶片出貨量若可達兩百到四百百萬片已相當驚人,但相較於NEC電子於今年USB 3.0主控器的出貨量計畫,該公司1~3月已有三百萬片出貨量,再加上4月後每月預計出貨兩百萬片的總量,裝置端與主機端晶片出貨量將有五至十倍的差距,事實上,這樣的落差與英特爾支援USB 3.0晶片組延遲發布及微軟作業系統仍未支援USB 3.0有關。
現階段已內建USB 3.0接口的筆記型電腦、主機板等,多定位在高階產品等級,一般消費者對於支援USB 3.0機種將增加成本支出較為敏感,加上對5Gbit/s的高傳輸速率也尚未出現極大需求,因此寧可選用既有的USB 2.0。楊志鈞進一步解釋,以技術發展面來看,新技術若可獲得有力的大廠奧援,則可加速普及腳步,而英特爾於南橋整合USB 3.0的晶片組推出後,低階個人電腦也將具備USB 3.0的功能,售價可望進一步降低,消費者也就更能接受USB 3.0此一新技術,屆時對於裝置端的需求量也將大增,可進一步刺激裝置端晶片廠商的出貨量。
此外,雖然Linux已有支援USB 3.0的版本,蘋果(Apple)也計畫將作業系統由1394改為支援USB 3.0,但這些作業系統仍屬小眾,楊志鈞表示,若作業系統未能支援,則須倚賴第三方軟體開發商撰寫驅動程式,也將增加總體成本。總之,一旦Wintel聯手,勢必有助USB 3.0的應用環境更加完備,而在主控端帶動裝置端發展的模式下,USB 3.0裝置端晶片或終端產品出貨量將可漸漸趕上並超越主控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