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個人語音助理(Virtual Personal Assistant, VPA)浪潮即將來襲,行動裝置上的App或將受到最大衝擊。根據Gartner預估,到了2020年,80%的用戶將棄用一半的App,取而代之的會是VPA。不過,這並不意味著App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而是從第一線退居幕後,與VPA共同為使用者提供所需的服務。
Gartner研究總監呂俊寬表示,目前App發展的困難點在於,為了滿足各種使用者的需求,單一APP時常涵蓋了大量資訊,讓App變得十分複雜,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即時解決問題上的不便。VPA能實現智慧化的語音辨識,可與使用者的雙向互動,快速解決問題。因此,未來VPA除了掌握使用者與使用習慣,也同時將成為存取App的入口。
根據呂俊寬的觀察,有越來越多公司已開始減少App開發的支出,因他們發現到,投入App開發的邊際效益是遞減的。就此一現況看來,若要為App市場增添動能,VPA的介入與整合是勢在必行的。雖VPA的高度成長,看似可能對App產生衝擊,不過VPA的大規模發展,其實也得仰賴目前App打下的種種基礎,因此VPA與App的發展,將是相輔相成。
呂俊寬分析,業者若要轉戰VPA,必須克服的是將言說轉變成文字,再將文字轉變為知識的過程,其中較為困難的是將文字轉知識的部分。因人往往會用許多不同的話,來詢問同一項知識,像是明天會是好天氣嗎?明天會下雨嗎?指的皆是明天的天氣資訊,此時業者便須要對使用者問問題的習慣有很深入的了解,藉此建立充足的資料庫,且搭配各類型感測器、GPS的協助,才有辦法提供出完整的VPA解決方案。
然而,這樣的商業模式將會是相當在地化的。呂俊寬舉例,若要Amazon的Echo來整合台灣的各種大小型服務業,困難度會很大。他指出,相較於歐美國家已相當積極在VPA進行布局,目前在整個大中華區,VPA尚未看到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因此台灣勢必要有相關的在地業者來推出此類型的商業模式。
呂俊寬表示,人工智慧已經發展多年,但每十年業界人士就會失落一次,這是因為大家往往對人工智慧有過多的期待,即便對人工智慧有很大的野心,卻沒有聚焦在問題上。此次在發展人工智慧上,產業人士若能穩扎穩打地逐步解決問題,如此一來,便會發現人工智慧能實現的助益其實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