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飛凌預估,到2020年時,全球穿戴裝置數量將超越全球人口。目前智慧型裝置安裝數量現已有五十億部,至2020年此數字將會有明顯突破,且屆時所有裝置皆具備安全能力,因此行動支付相關應用將可望成為穿戴式裝置的標準功能之一。
英飛凌(Infineon)產品市場經理孫任指出,安全支付應用可分成兩大類,分別為傳統智慧卡應用及車載應用。傳統智慧卡應用如一卡通、悠遊卡應用、支付應用及門禁管控應用,在此基礎上,延伸出一種線上支付與識別的技術的管控技術,稱之為邏輯管控。而車載應用部分,以穿戴式裝置取代汽車鑰匙的應用,也正熱烈地被車商及穿戴裝置廠商探討中。
孫任分析,隨著電動車、汽車共享(Car Sharing)等產品、服務進入你我的日常生活中,具備個人身分識別能力的穿戴式產品,可以在汽車上有相當大的發揮空間。
然而,安全支付應用產品的挑戰除了安全考量外,低功耗以及產品結構上的電子電路設計小型化,也是產品開發上的主要挑戰。
孫任進一步指出,由於穿戴式產品緊貼人體,若須要一直取下來充電,對使用上來說非常不便利。因此,產品設計者在設計手環、手表等裝置時,都會盡量將內部空間留給電池,以延長產品的電池續航力。這也意味著穿戴式裝置的其他元件體積必須極為小巧。
再者,對穿戴設備來講,若電子電路能做得更小巧,產品的外觀設計就有更多發揮空間。未來穿戴式產品必將與時尚設計結合,真正成為愛美男女使用的穿戴式裝置。舉例而言,2016年里約奧運,VISA與智慧卡廠商金雅拓(Gemalto)合作推出支付戒指,提供45位運動選手配戴此戒指,運動員可藉由此戒指支付帳單,自由使用奧運村商店、餐廳和休閒娛樂設施。這種戒指便是同時兼顧時尚與安全支付功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