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封閉格局 無線充電邁向標準化

作者: 黃繼寬
2010 年 02 月 09 日

隨著以磁力感應為基礎的無線電力技術在傳輸功率與效率迭有突破,其應用範圍已從電動牙刷等防水性要求嚴苛的電子產品拓展到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等可攜式裝置的無線充電套件。然由於應用範圍日廣,缺乏標準規範和相容性驗證的問題也漸漸浮上檯面,成為業界必須面對的難題。




無線充電套件陸續出現在市面上,但各家廠商的產品缺乏標準化與相容性驗證,恐造成消費者混淆的結果。



負責協調無線電力傳輸產業標準的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 WPC)便對市面上眾多彼此不相容產品的現象感到憂慮。WPC推廣工作組聯席負責人鄧蘊美指出,由於越來越多為可攜式裝置設計的無線充電套件相繼面世,在未遵循共通標準進行設計,又缺乏相容性驗證的情況下,不同供應商方案的相容性已成一大隱憂。因此該聯盟的通用無線電源(Universal Wireless Power)標準正在加緊制定腳步,預計將在2010上半年發表可對外公開的1.0版本,參與此一聯盟的廠商亦已完成四次相容性測試。
 



雖然愛普生並非此一聯盟成員,但台灣愛普生(Epson)電子零件事業群技術經理藍楊波也認為,標準化與相容性測試規範將是無線電力技術普及的一大關鍵。他認為,扣除成本因素,不同製造商所生產的終端裝置能否彼此互通,也是消費者關心的重點。畢竟無線充電技術最大的賣點就是方便,受電器跟供電板之間如果不能保證互通,反而是製造新的麻煩。因此,對於無線電源標準化,他抱持著樂觀其成的態度。
 



藍楊波指出,隨著無線電力傳輸技術的效率從以往20%左右大幅提升到70%以上,且能傳輸的功率亦可達15瓦左右,許多晶片供應商和周邊裝置開發業者已嗅到商機。例如目前市場上便已出現多款針對iPhone、黑莓機(BlackBerry)等智慧型手機開發的無線充電套件。使用者只要把手機套上充電套,再將其放置在供電板上即可開始充電,既可擺脫纜線束縛,也沒有接頭不相容的問題。
 



事實上,在2010年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期間,已有不少廠商展出類似的周邊配件,甚至可以用單一充電板同時為三支智慧型手機充電。家電大廠索尼(Sony)亦宣示將研發可傳輸60瓦功率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以滿足更多小家電的應用需求。然而,隨著無線電力傳輸技術的應用情境從成對銷售的裝置(如電動牙刷和其搭配的充電器)拓展到不同類型與品牌的多元產品(如單一充電板為多支手機充電),相關技術標準化與產品相容性驗證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標籤
相關文章

CES:挺進北美市場 諾基亞首推Lumia 900

2012 年 01 月 11 日

友達/出光攜手 中小尺寸AMOLED出貨飆

2012 年 02 月 08 日

IEEE襄助 PMA壯大無線充電生態系統

2013 年 10 月 30 日

尺寸瓶頸突破 指紋辨識擴大滲透行動市場

2015 年 01 月 06 日

連袂搶攻無線充電商機 A4WP/PMA正式合併

2015 年 01 月 07 日

Qi無線充電明年升級1.3版 供電設備強制搭載安全晶片

2021 年 07 月 12 日
前一篇
Intersil最新電源模組系列簡化設計
下一篇
劉思誠:2010年電子書出貨達千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