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應用範圍可望進一步擴張。相較於現今無線充電聯盟(WPC)的Qi標準僅能支援至5瓦輸出功率,富達通以專屬架構打造的無線充電收發器控制晶片,已可支援高達20瓦(W)的水準,將有助催生筆記型電腦和平板專用的中功率(10~20瓦)無線充電設備。
富達通無線充電事業部經理詹其哲認為,異物偵測功能將是提升無線充電裝置安全性的重要途徑,富達通已將相關設計專利送件,展開技術布局。 |
富達通無線充電事業部經理詹其哲表示,手機用低功率(5瓦以下)無線充電控制IC開發商,大多投入WPC制定的Qi標準陣營,包括德州儀器(TI)、飛思卡爾(Freescale)、愛特梅爾(Atmel)及IDT等大廠均已陸續發布相關方案。富達通為與國際大廠進行區隔,將加重力道推廣旗下20瓦無線充電控制IC,搶占筆電、平板無線充電裝置先期市場。
詹其哲透露,該系列晶片近期已大量出貨,且富達通已與多家台灣系統整合商展開合作,分頭部署筆電、平板無線充電底板;預計終端產品最快將於今年底通過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認證。
儘管Qi標準係目前業界唯一可遵循的無線充電裝置設計規範,然而,詹其哲強調,其規格本身仍有許多技術漏洞,以及系統結構考量不周之處。因此,富達通毅然決定發展自有架構,除將無線充電控制IC輸出功率提升至20瓦,並強化安全性、資訊傳輸、動態負載下的抗雜訊能力及高效率電路設計方式,以催生最佳化無線充電裝置。
由於無線充電系統耗損最嚴重的環節來自整流器(Rectifier)電路,而資訊傳輸異常則是造成失效的主因,因此,富達通第四代無線充電收發器控制晶片,分別導入「控制同步整流開關進行資料傳輸」與「計時同步型資料傳輸」兩項專利技術,以改善系統效率與可靠度。
前者透過可切換式半橋同步整流電路,讓控制IC可視供電情況自動開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促進電流傳導、充電目標辨識及功率設定流程更加順暢,進而減少損耗。至於後者則倚賴IC內部計時器與編程軟體,紓解電力動態負載雜訊對系統運作的干擾,讓來自接收器的資訊碼傳送更趨穩定,並縮短資料框架傳送週期。
詹其哲坦言,基於上述專利架構,新款晶片可促進無線充電系統轉換效率達80%以上,待機狀態耗電僅1毫安培(mA),且可調整驅動電壓,將最大輸出功率拉升至80瓦,擴增產品設計靈活性與應用版圖。此外,該系列晶片除具業界獨步的20瓦規格外,亦提供5瓦輸出方案,可望通吃低功率智慧型手機,以及筆電、平板裝置等中功率無線充電應用市場商機。
事實上,看好中功率市場發展前景,WPC也已開始研擬10~15瓦無線充電規範,並預計在2013年公布草案。無獨有偶,甫於今年7月釋出無線充電標準發展藍圖的WPT-WG(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Working Group),亦致力推行低到高功率(千瓦等級)無線充電標準,期促進手機、平板、筆電、電視甚至是電動車(EV)的無線充電技術大一統,加快該功能普及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