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測器為物聯網(IoT)設備關鍵元件,其量測需求也與日俱增。為能精準量測感測器釋出的低電流/電壓訊號,儀器商紛紛強化量測技術,並厚植軟體實力,提升基礎儀器整體量測精準度,以滿足日漸嚴苛的低電壓/電流的測試需求。
國家儀器技術行銷經理潘建安表示,不論是消費或是工業物聯網設備,都具備許多感測器;整個物聯網的精神就是集結許多感測器,透過分析,以作為中控室決策或解讀使收集到的數據有意義。因此,感測器的測試需求也與日俱增,而現今的感測器體積愈來愈小,功耗也更低,要如何達到精準的測試並降低成本,對儀器商而言是個重大挑戰。
對此,潘建安進一步指出,為達精準的測量,該公司於感測器的測試上,會先經過一道「訊號前處理」的程序;舉例來說,有時像是溫度感測器所發出來的訊號,其訊號非常非常的小,因此便須透過放大或是濾波,才能加以測量,而這就是所謂的「訊號前處理」。換言之,藉由訊號處理,可協助直接連至多種感測器和訊號類型,從熱電偶連至高電壓訊號,使資料擷取系統更趨完善。關鍵的訊號處理技術,可提升最高10倍的整體資料擷取系統效能和精確度。
為此,國家儀器(NI)提供多種訊號處理產品,可提升最高10倍的量測系統精確度和效能。如USB連線和IEEE 1451.4智慧型TEDS感測器,可支援簡化的設定,並可減少第一次進行量測的時間。NI訊號處理產品具有七項關鍵技術,分別為放大、衰減、隔離、多工、濾波、激發,以及冷結接點補償,可簡化感測器連線、移除雜訊、增加安全度,並提升精確度。
另一方面,因應物聯網測試需求,測試系統也需越來越智慧化,基礎儀器不再只是一個單一的量測產品,更需具備一個整合性平台軟體,使基礎儀器於自動化測試和量產上面,可更智慧化,提升整體量測效率。
因應此一趨勢,NI日前推出LabVIEW 2016系統設計軟體,有助於工程師簡化開發,並有效整合生態系統的軟體至個別系統。新版LabVIEW提供全新通道接線,可用於簡化程式碼在平行區段間的複雜通訊。 此通道接線方法適用於桌上型與Real-Time版LabVIEW,能夠提升程式碼的可讀性並縮減開發時間。同時,新版軟體也提升了與 Python和第三方裝置的互通性,這樣的開放性搭配其他嶄新功能,使得程式碼的開發與部署作業更加流暢,並進一步提升使用者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