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產/標準驗證邁大步 AC LED照明商機萌芽

作者: 林苑晴
2009 年 06 月 03 日

2009年,台灣無論在AC LED產品量產和標準驗證推動均大有斬獲。繼國內工研院將掌握的AC LED高價值上中下游鏈關鍵專利,包括元件結構、晶片、封裝及應用端,陸續技轉給國內上中下游鏈供應商,如晶元光電、鼎元光電、福華電子以及光寶科技,今年技術授權廠商皆已完成產品開發並進入量產階段。
 



另外,台灣過去深受基礎專利受制於國外大廠之苦,飽受專利侵權訴訟,然隨著工研院現已掌握超過二十五案八十餘件AC LED關鍵基礎專利,涵蓋上中下游領域,AC LED可望成為台灣LED產業突破困境的新契機。為能主導AC LED國際規格,現階段工研院與美商驗證公司UL、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緊密合作,自2008年和UL完成北美LED模組與燈具安全標準UL Subject 8750後,今年另與NIST建立跨國標準制定合作計畫,日前已完成全球首件「AC LED元件之光學與電性」量測標準草案,預計2010年初推動成為中國國家標準(CNS)外,並於今年5月底在匈牙利召開的國際照明委員會(CIE)中提出AC LED量測標準草案,爭取台灣主導國際AC LED照明驗證、量測及照明標準的先機。
 



AC LED廠商布局腳步急進 爭食照明市場大餅
 



國內產官學研合作之下,目前台灣發展AC LED安規驗證與量測進度已超前各國,值此AC LED商品化曙光初露之際,為能順利在市場中卡位,近期國內上中下游鏈LED業者於AC LED市場動作頻頻,引人關注的是台積電旗下創投公司VTAF繼2008年挹注新台幣2,600萬元,投資國內AC LED燈泡供應商–液光固態照明,2009年將再加碼投資,成為台積電繼北美LED大廠BridgeLux之後,跨足布局LED產業的另一樁案例。
 




圖1 液光固態照明董事暨副總經理游銘富表示,未來AC LED和DC LED勢必並存,基於價格競爭考量,AC LED將鎖定10瓦以下的應用。



液光固態照明透過自行研發的散熱專利技術–液體沉浸熱管理解決方案(LITMS),每月生產的AC LED燈泡已達數萬顆。液光固態照明董事暨副總經理游銘富(圖1)證實,由於初期研發AC LED技術需要相當大的資金,因此去年與VTAF達成協議,台積電對於液光固態投資分為兩期,第一期金額為新台幣2,600萬元,若達成階段性目標,2009年年底前將會再投入另一筆款項。
 



看好AC LED市場前景,日前,國內LED上游龍頭大廠晶元光電宣布,將於6月推出首款AC LED晶粒ES-CABLAC55,繼今年第二季每瓦70流明標準晶粒問世後,4瓦AC LED標準晶粒也在積極開發中,預計第四季前AC LED發光效率目標將超過每瓦80流明。晶元光電內部透露,可量產AC LED發光效率已達每瓦65流明,預計客戶將於5月收到樣品進行測試,6月中旬過後可正式量產。
 



而為吸引更多封裝業者投入AC LED市場,近日,晶元光電則開發出有別於工研院AC LED技術專利的晶粒架構,換言之,現階段未取得工研院AC LED技術授權的封裝廠,未來亦可藉由此晶粒技術開發AC LED封裝,降低進入市場的門檻。對此,產業界的封裝廠商自然是樂觀其成,億光電子已計畫透過晶元光電新推出的AC LED晶粒,再搭配億光電子本身的封裝技術,開發出AC LED封裝。
 




圖2 億光電子材料晶片部經理林治民認為,AC LED終將取代DC LED,但短期內兩者將會在市場並存。



不過,著眼於AC LED後勢潛力,加上台灣AC LED技術發展與國際同步,未來甚至很有機會取得市場主導地位,為避免再次重演專利技術為國際大廠壟斷局面,台灣廠商也意識到擁有專利技術的重要性,尤其為搶占市場先機,取得專利技術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有鑑於此,國內LED封裝業者開始汲汲營營於專利籌畫。億光電子材料晶片部經理林治民(圖2)透露,億光電子尚未取得工研院AC LED封裝技術專利,但現今對於專利布局已有新的思維,惟具體細節尚不便透露。據悉,億光電子對AC LED市場頗具雄心,未來向工研院購買的專利技術將不限於封裝技術。
 




圖3 齊瀚業務部協理曹錦堂指出,現階段AC LED晶粒價格仍高於DC LED,兩者價差約達50%以下。



齊瀚業務部協理曹錦堂(圖3)指出,過去系統廠商採購LED封裝,專利絕對是首要考量,為此國內諸多LED封裝廠商常吃閉門羹,所幸,AC LED有望成為與國際廠商平起平坐的殺手級技術,齊瀚在專利布局方面,於2004年已投入板上晶片(COB)專利封裝技術研發,因此只要取得有專利技術授權的AC LED晶粒,即可生產AC LED封裝。
 




圖4 鼎元光電行銷處協理彭兆焜談到,鼎元光電AC LED晶粒於今年第二季開始供貨,採用COB封裝技術。



至於工研院授權AC LED晶片技術的另一家上游廠商鼎元光電,亦積極擘畫其產品策略,鼎元光電行銷處協理彭兆焜(圖4)表示,針對不同的應用領域,鼎元光電將產品線以1瓦為基準點劃分為二,其一為1瓦以下產品線包含0.15瓦、0.3瓦和0.5瓦,發光效率約每瓦32~50流明,主要鎖定小夜燈市場;另一則是1瓦以上為1瓦和4.5瓦,發光效率約每瓦40~60流明,瞄準MR16、GU10和E27規格的燈具應用。
 




圖5 三顧亞太區LED市場行銷經理林瑜泰提到,AC LED與DC LED封裝技術迥異,相較於DC LED,AC LED封裝技術進入門檻高。



至於取得AC LED封裝專利技術的福華電子,則致力於突破AC LED發光效率桎梏,代理福華電子AC LED產品線的三顧亞太區LED市場行銷經理林瑜泰(圖5)談到,福華電子預計今年7月將再新增三款採用表面黏著型(SMD)封裝技術開發的新品,相較於新型的直立式封裝,客戶開發產品往往須耗費3~6個月,若更換為LED業界慣用的SMD封裝將可大幅縮短開發時程,規格分別為1瓦@60流明、0.5瓦@30流明及5瓦@200流明AC LED,主攻商業照明應用領域。福華電子於今年4月已完成AC LED元件的UL/CE/認證,該公司稱,今年第一季已可出貨5瓦200~250流明與10瓦400~450流明AC LED模組,涵蓋E26/27燈泡、筒燈與投射燈等應用,預計5月底與合作廠商量產10瓦、1,200流明的AC LED檯燈。
 



光寶科技則預計於第三季推出1瓦60流明與4瓦200流明AC LED樣品,第四季正式量產出貨,應用目標以1瓦AC LED燈泡取代5瓦低亮度燈泡,以及用4瓦AC LED取代20瓦燈泡。
 



突顯AC LED特性 進軍商用/主照明應用
 



為擴大AC LED市場滲透率,AC LED業者普遍認為,主照明與商用為初期主要鎖定的應用領域。
 



游銘富即指出,AC LED可直接使用交流電源,毋需轉換電路,可節省製造成本與設計空間,並減少電能損耗,因此相較於直流電發光二極體(DC LED),更適合主照明的應用。
 



林治民也抱持相同看法指出,AC LED不單限於照明應用,但AC LED可直接使用市電,加上AC LED採用微晶粒技術,因此取光效率高,於主照明市場較具優勢。
 



然而高亮度白光LED的發光效率至少達每瓦120流明,才能滿足主照明光源發展要求,但目前AC LED的發光效率現仍低於每瓦50流明,恐局限主照明應用的發展。
 



對此,游銘富坦言,現今產業界發展的AC LED發光效率約達每瓦45流明,確實無法達成所有主照明應用的發光效率需求,所以初期只鎖定取代25~40瓦鎢絲燈泡市場;長期則瞄準省電燈泡領域,惟現階段AC LED燈泡售價仍高於傳統省電燈泡五倍之多。
 



林瑜泰提到,AC LED發光效率仍低於DC LED達20%,但依照過去LED發光效率推進的經驗推估,今年年底前兩者發光效率差距將僅達5%,屆時成本可望再下探。
 



不過,針對AC LED燈泡價格競爭力,彭兆焜提出不同的見解說明,鼎元光電曾比較小夜燈應用成本,AC LED燈泡每瓦成本約新台幣1.56元、DC LED燈泡每瓦成本約新台幣2.66元;若比較MR16燈具,AC LED燈泡每瓦成本約新台幣0.81~0.93元,DC LED燈泡每瓦新台幣1.13元,由此可知,只要選對應用,AC LED價格仍具優勢。
 



林瑜泰強調,系統商仍存在追求更高發光效率LED的迷思,但實際上,應依據不同照明應用選擇合適LED,其考量要件包含光均勻性、亮度等舒適度條件,隨著AC LED發光效率逐步提升,再加上AC LED燈具透過光學設計所達成的高光角特性,將可滿足商業照明對於光均勻度與亮度的要求。
 



LED業者普遍認同,AC LED應善用DC LED所不及的優勢,尋找發揮的領域,才有利可圖。曹錦堂分析,AC LED潛力應用市場包括GU10投射燈,因DC LED須加裝轉換電路,因此體積縮小不易,無法符合GU10燈座規格,當然也不能通過安規認證;再者,有別於DC LED需要轉換電路而無法實現調光功能,成為AC LED有利的市場;另外,DC LED不易將低瓦數產品的功率因素調高,相較之下,AC LED輕易即可達成0.9規格,在北美能源之星對於居家和商用型燈具功率因素要求分別達0.7與0.9之下,將可刺激AC LED市場需求升溫。
 



推動AC LED商品化 驗證商角色舉足輕重
 



而除了上中下游LED供應商外,驗證商亦早已嗅到AC LED醞釀崛起的市場契機,而展開相關標準策畫。2005年,UL草擬的LED模組與燈具安全標準UL Subject 8750,隨後已將AC LED納入討論項目,並針對工研院AC LED設計原型進行安全驗證的評估,主要是希望藉此加速AC LED設計原型標準化,換言之,未來通過該規範的AC LED的半成品及成品將可獲得北美市場認證,對於AC LED照明市場擴張將有推波助瀾之效。
 



然而,原本預定於2009年初定案的UL Subject 8750,已確定要延宕至2009年11月,UL台灣工程部協理蔡英哲說明,通常由UL草擬的安規須再經由產官學界認可才能正式通過,目前諸多LED模組與燈具安全規範的細節尚在討論中,因而延遲正式成為北美標準的時程。他並補充,由於AC LED仍有技術瓶頸待克服,包括散熱、電壓間距、及尺寸等,因此現未將AC LED納入討論,但UL Subject 8750加入AC LED安規勢在必行,未來將會增加此方面的條列項目。
 



工研院除了與UL於2009年展開合作之外,也開始與德國萊因()進行AC LED安規認證的相關配合,目前以共同舉辦課程和座談會為主,由於德國萊因認證為德國認可之安規認證,故此合作對於台灣AC LED進入歐盟市場具有極大助益。
 



技術/成本面臨考驗 AC LED TV路漫漫
 



隨著LED NB市場比重持續攀高,LED TV將成為系統和LED業者下一步的目標。林瑜泰不諱言,2008年奇美曾主動接洽三顧,透露對AC LED TV的發展興趣,不過目前LED TV的市占率仍小,主因為AC LED的發光效率及技術成熟度尚不高,且價格仍昂貴,因此AC LED TV的商品化還有段長遠的路。
 



不過部分廠商認為,AC LED TV終究是不可行,因為桌上型顯示器、筆記型電腦或者電視機內部採用的是直流電源,若改用AC LED背光源則顯得畫蛇添足。
 



對此,工研院電光所光電元件與系統應用組組長朱慕道解析,相較於DC LED TV,AC LED TV擁有可調光特性,因此未來AC LED TV採用側光式排列仍可達成區域調光特性,此外因省去機械元件,可兼具成本和空間優勢,惟LED TV初期受制於價格考量,所以短期內AC LED將不會是最佳的開發方案。

》想看更多內容?快來【免費加入會員】【登入會員】,享受更多閱讀文章的權限喔!
標籤
相關文章

電子書城林立 數位閱讀商業模式成形

2011 年 05 月 26 日

語音與視覺控制抬頭 人機使用介面更友善

2012 年 07 月 05 日

專訪超微全球資深副總裁Lisa Su 二代APU實現輕薄PC

2012 年 07 月 19 日

競逐FinFET設計商機 EDA廠搶推16/14奈米新工具

2013 年 08 月 26 日

深度學習元件庫加持 AI機器視覺大步向前

2017 年 04 月 13 日

克服IIoT資料大漲挑戰 運算/雲端方案各顯神威

2019 年 10 月 31 日
前一篇
ADI資料/電力隔離單晶片封裝方案適用醫療等級
下一篇
研華舉辦資料蒐集暨先進製程控制應用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