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無線通訊(NFC)躍居平價高規手機標配指日可待。中國大陸三大電信商正擴大採購支援NFC安全認證的SWP(Single Wire Protocol)-SIM卡,以加緊推行行動支付、交通票證等O2O(Online to Offline)服務,此將有助刺激當地手機品牌廠及OEM導入NFC控制晶片的意願,促進NFC從高階旗艦手機加速滲透至平價高規機種。
意法半導體技術行銷經理凌立民指出,除行動支付外,NFC電子標籤亦極具商機發展潛力,意法半導體正攜手相關系統業者投入發展。 |
意法半導體(ST)技術行銷經理凌立民表示,NFC主要鎖定行動支付、資料交換及認證等與個人資訊密切相關的應用,因此其資料安全管理至關重要。目前市面上的手機NFC解決方案大多包含一顆控制晶片和及一顆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其中安全元件因需要冗長的測試驗證,開發成本偏高,導致NFC初期僅能打進高階機種,在中低價手機市場不得其門而入。
不過,隨著中國大陸三大電信商投入發展NFC服務,中低價手機業者可望突破NFC導入成本過高的桎梏。凌立民指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皆宣布2014年將加碼投資布建NFC軟硬體平台,並將提高新型SWP-SIM卡採購量,以取代傳統SIM卡提供NFC資訊安全管理機制。由於SWP-SIM卡已具備NFC安全元件功能,因此當地手機廠只須再採用一顆控制晶片就能組成完整解決方案,將大幅減輕成本負擔及上市時間壓力。
近期,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合力推動的可信託服務管理(TSM)行動支付平台在一系列測試後已接近完備,可望於今年正式上線。不僅如此,中國移動為加速提升旗下NFC服務能見度,2014年購置機種將有一定比例強制要求內建NFC控制晶片,勢將驅動華為、中興、聯想和二線OEM跟進推出新機種,使NFC開發熱潮蔓延至中國大陸平價高規手機市場。
至於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方面,凌立民也透露,兩家電信商正緊追中國移動腳步,緊鑼密鼓與金雅拓(Gemalto)和本土SIM卡供應商合作,開發特定規格的SWP-SIM產品,並已陸續投入NFC行動支付平台試運行計畫,將有助整個NFC供應鏈日益茁壯。
事實上,2013年歐美電信業者即開始大力推展NFC服務,吸引三星(Samsung)、索尼(Sony)、樂金(LG)及Google等大廠率先在旗艦機種中導入NFC解決方案,目前全球SIM卡已有超過三成支援SWP協定。凌立民認為,2014年中國大陸電信商陸續加入NFC發展行列後,將進一步刺激SWP-SIM卡出貨動能,並達到近五成的滲透率。
據悉,現階段手機NFC設計有兩大架構,首先是分離式設計,又可細分為NFC控制晶片搭配內建安全元件功能的SWP-SIM卡,或是控制晶片搭配嵌入式安全元件兩種;其次則是整合型設計,包括NFC控制器加安全元件的高整合晶片,以及NFC、無線區域網路(Wi-Fi)、藍牙(Bluetooth)加安全元件的多功能組合(Combo)方案。
凌立民分析,由於NFC服務多由電信業者主導,因此目前市面上有八成NFC手機採納第一種分離式設計,藉由NFC控制晶片與SWP-SIM卡的連結提供服務;至於第二種分離式架構則是行動裝置品牌廠為擺脫電信商限制,掌握NFC服務主導權所選擇的另一種設計途徑。至於高整合度的設計方案,將會隨著NFC應用更趨成熟,成為業界發展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