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平板起舞 日韓搶布高分子鋰電池供應鏈

作者: 黃耀瑋
2011 年 06 月 30 日

厚度可達2毫米以下的高分子鋰電池(Polymer),在平板需求走揚之下,頓時成為薄型化、輕量化設計的焦點,目前已普遍用於平板裝置中,包括日本索尼(Sony)、日立化成(Hitachi-maxcell)、Panasonic-Sanyo,以及韓國Samsung SDI、樂金化學(LG Chem)、Unicore紛紛擴大產品布局,冀望搭乘平板列車進一步開拓鋰電池市場。
 


工研院IEK產業分析師呂學隆表示,鋰電池的應用日漸廣泛,未來在電動車市場上,圓筒型鋰電池也備受期待。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產業分析師呂學隆表示,新興的平板市場要求裝置設計須輕薄短小,因此,鋰電池的體積及重量自然是廠商亟欲改進的重點,所以大量採用具薄型、輕量特性的高分子鋰電池。截至2011年6月為止,市面上所販售的平板電腦,僅有四款使用方型鋰電池(Prismatic),其餘則已全數使用高分子鋰電池。
 



隨著高分子鋰電池成為平板電腦中不可或缺的關鍵零組件,自然吸引相關廠商加緊卡位,其中,日韓業者在鋰電池上游端的正/負極材料、中游的電池芯,甚至是下游的電池模組均有完整布局。此外,Samsung SDI、LG Chem更以擴大電池芯產能的策略,進一步降低材料成本,提升競爭力。至於Panasonic-Sanyo、Unicore則鎖定鋰鈷鎳猛三元系材料開發,以減少正極材料中鈷金屬的高昂花費;而索尼、日立化成、Samsung SDI則採用矽合金/石墨混合做為負極材料,以提升鋰電池蓄電量,預計今年大量生產,卡位平板市場需求。
 



由於高分子鋰電池與舊有的方型/圓筒型鋰電池(Cylindrical)的構成,在電解液(質)以及外包裝方面有相當大的技術差異,特別是高分子鋰電池須透過網狀鋁箔包裝,才能在達成輕薄化的同時,兼具足夠蓄電量,故設下較高的技術門檻,目前仍以上下游生態系統完備的日本及韓國占全球市場大部分的產能。
 



以當前鋰電池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來看,日本與韓國分別拿下40.7%及35%的市場。而中國大陸近來受惠日震轉單效應及與韓國業者技術合作,在正/負極材料及電池芯供應方面影響力漸增,市占率已達18.8%。反觀台灣方面的布局則相形薄弱,目前僅能元科技的電池芯產量可與大陸業者媲美。
 



呂學隆分析,目前電池芯廠、電池模組廠接到高分子鋰電池訂單,仍然須以專案形式開發,並視不同需求、尺寸、大小開模與設計材料組合,不僅工程浩大,先期投注的成本亦所費不貲,加上其製程良率與方型/圓筒型鋰電池相比,還差距甚遠,因此短時間內尚無法大量普及,仍將以平板裝置、智慧型手機,以及超輕薄型筆電如英特爾(Intel)/華碩合作的Ultrabook、索尼VAIO SB超薄系列等新興應用市場為主。
 



據了解,目前方型鋰電池的應用主要以手機、數位相機等消費性電子為主;圓筒型鋰電池則以筆記型電腦為最大宗應用,然囿於構成技術,其厚度最低須達1.8公分,才能達成蓄電、供電效能,故在平板設計中難以與高分子鋰電池相比。

標籤
相關文章

行動產品薄型化當道 高分子鋰電池行情看漲

2011 年 08 月 22 日

Ultrabook/Win8掀話題 筆電市場短期不墜

2011 年 09 月 26 日

成本難降/平板搶食 英特爾Ultrabook路難行

2011 年 06 月 29 日

搶搭Ultrabook熱潮 Thunderbolt專攻高階機種

2011 年 12 月 05 日

少了Win 8助陣 Ivy Bridge買氣將遞延

2012 年 04 月 27 日

瞄準家用NAS市場 英特爾發布低功耗Atom SoC

2013 年 03 月 28 日
前一篇
十二五計畫發酵 中國PC出貨量冠全球
下一篇
益登力推Lucid Virtu Universal GPU虛擬化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