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攝影機技術成熟 車輛主動安全率先普及

作者: 陳妤瑄
2016 年 08 月 12 日

自動駕駛因涉及複雜的安全考量,目前仍在起步階段;汽車主動安全則因解決方案明確,較有機會普及。裕隆集團旗下的華創車電認為,因駕駛人的駕駛行為是最無法控制的因子,只要人開的車和自動駕駛車混在一起,自動駕駛的風險仍然很高,因此在該公司在智慧汽車的布局,將先聚焦在主動安全,再循序發展自動駕駛。主動安全的蓬勃發展,也勢必將增加車用元件雷達、攝影機的需求量。


主動安全的概念主要源自歐洲EuroNCAP的New Car Assesment Programme,自2016年,該評估機制除了傳統的被動安全外,也開始將車輛主動安全機制納入評估範圍,像是自動緊急煞車(AEB)與主動式定速巡航系統(ACC)。目前歐洲大部分的車子都有主動安全配備,以後沒有這些配備的汽車,在歐洲甚至將賣不出去。



華創車電前瞻工程部經理陳正夫表示,目前半導體廠所提供的車用元件中,以感測器、CPU、數據分析軟體、Power IC最為重要。



談到在主動安全中十分重要的雷達、攝影機,華創車電前瞻工程部經理陳正夫表示,雷達加上攝影機合起來成為感測器融合(Sensor Fusion),是目前主要的趨勢。感測器融合大多是以車廠直接開發,因為很多功能都涉及到全車各子系統的整合跟串接。例如AEB不只要控制煞車,還要控制引擎,也必須知道車輛是否轉向,因此必須和引擎控制、轉向系統有所連結。因此,主動安全大多都是車廠自己開發。


目前華創車電的感測器融合,雖有在技術上與國外廠商合作,也是由自己的團隊進行開發,預估兩年內採用該公司技術的車輛就會有感測器融合,具備AEB、ACC這些功能。此外,主動安全的蓬勃發展,勢必將帶動雷達的需求量增加,一開始是因ACC常在高速行駛時使用,使用雷達是相當適合的,其需求量增加後,才進而帶動攝影機的需求量。


針對自動駕駛部分,陳正夫則進一步說明,以基本上的技術來講,該公司已經進行到初級測試階段,不過在產品上,還須要做許多不同的路上實際測試、驗證、分析,觀察各種不同狀況的處理模式,中間有段非常長的時間。雖然理論上的控制雛形已經有了,但商品化會牽涉到人身安全,華創車電認為須非常謹慎才行。

標籤
相關文章

強化光達業務 英飛凌收購Innoluce

2016 年 10 月 14 日

Bosch力推低成本車用光達 加速自駕車發展

2020 年 01 月 06 日

是德科技雷達場景模擬器直奔L4/L5全自動駕駛

2021 年 12 月 30 日

模組化開發套件問世 固態光達應用更多元

2016 年 09 月 14 日

將自駕車安全「量化」 IEEE著手制訂IEEE 2846規範

2019 年 12 月 26 日

車用晶片缺貨恐延續至2022年 自駕/電氣化趨勢不變

2021 年 10 月 15 日
前一篇
強化物聯網生態圈 亞太力推雙網多平台方案
下一篇
技術類別五花八門 流量計挑選不容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