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EV)在國際間進展如火如荼,而台灣相關業者正憑藉資通訊科技(ICT)核心基礎、軟體研發與關鍵零組件技術積極布局。14~17日登場的台灣國際電動車展(EV Taiwan)搭配舉辦2011台灣車輛國際論壇(TAIFE),即展現台灣在電動車鋰電池、充電、電子控制系統及高效率馬達的開發能量。
工研院機械所副所長暨台灣車輛研發聯盟秘書長王漢英表示,台灣從電動車的設計、研發到生產,都擁有優異的ICT整合能力,且環境相當適合推廣電動車。 |
其中提供電動車動力來源的關鍵鋰電池技術,一直著力在安全性、蓄電量及使用壽命的突破。台灣電池協會常務理事彭裕民指出,工研院已發展成形的STOBA高安全鋰電池材料技術,在鋰電池上應用奈米分子塗料,不僅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肯定,且通過UL國際安全認證UL-1642電池測試,其遇高溫閉鎖特性,可防止鋰電池容易升溫甚至爆炸的情形,使電池更具安全性,使用壽命更長。經過多種測試千錘百鍊的STOBA鋰電池,台灣已有四家公司進入量產階段,包括能元、有量、Synergy、威力。
另一方面,電動車電源電子控制系統部分,台達電經理石川泰毅強調,電動車的電子控制系統要求小尺寸高電能效率,並且要具備高穩定性及耐熱設計,才能適應車輛長時間駕駛需求。而台達電整合電動車電子控制系統各部元件設計,提升其相容性,目前已與寶馬(BMW)合作置入油電混合系統(Plug-in HEV)於車用引擎。
王漢英指出,國內首次舉辦的台灣國際電動車展中,以主題館形式展出多項前瞻智慧電動車技術,包括工研院獎的高安全STOBA鋰電池,以及創新電動車充電系統與薄型馬達動力輪;車輛中心的電動車節能發光二極體(LED)車燈系統;中科院的高功率感應馬達驅動器等多達二十九項成果。而國內汽車大廠裕隆也於會中推出應用多種先進技術的納智捷電動車,展現台灣在電動車市場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