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R&D 100台灣獲七大獎 軟/硬體研發成果表現亮眼

作者: 吳心予
2021 年 10 月 27 日

2021 R&D 100 Awards中,台灣來自工研院、資策會、金屬中心與紡織所的六個研發成果,共獲得7個獎項。經濟次長林全能表示,透過參與國際賽事,能夠激發台灣科技產業的創新能量。台灣的政府、法人研究機構與業界合作密切,因此開發出受到國際青睞的成果,且今年除了硬體獲獎,軟體與軟硬整合的研究成果也有亮眼表現,可見台灣在軟/硬體方面的研發都別具優勢。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提及,今年的R&D 100因美國的實驗室積極參與,100個獲獎項目中,僅有20個獎項來自非美國的單位,而20個獎項中,7個來自來台灣。這些研發成果除了贏得國際獎項,也與廠商合作落地,過去幾年工研院獲得R&D 100獎項的44個成果中,已有41個技轉。

經濟部舉辦「創新匯流 領航全球 2021 R&D 100 Awards獲獎記者會」,分享6項科專成果、囊括7項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此次獲獎的成果共7項,其中3項來自工研院,分別是「軟體定義增強型機器人關節模組」、「等溫高效率水氣分離技術」、「促進組織整合仿生3D列印技術」,金屬中心開發的「連續式微型元件熱處理系統設備」,資策會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共同研發的「AI鑑識技術與台灣不實訊息聯防體系」,以及紡織所研發「RFID Yarn:克服五項主要耐久性測試」,成功開發經多次水洗與高溫、高壓環境使用後,仍可以在織品內正確讀取的RFID技術。

其中軟體定義增強型機器人關節模組將機械手臂拆分成關節模組,使用者可以依照使用場景對機械手臂尺寸的需求,選擇不同數量的關節,且每個關節都能自行組裝。且該機械手臂的驅動與馬達尺寸小,因此整體的體積小,能夠裝進行李箱搬移到應用所需的地點。同時該機械手臂成功結合人工智慧(AI)技術,外觀的觸覺皮膚可在手臂碰觸到人體時停止,確保工作人員安全。此外,由於機械手臂內建AI模型,因此不需要透過軟體程式控制機械手臂,只需要工作人員抓著機械手臂操作一次需要完成的工作,機械手臂即可自行學習並重複完成負責的工作。

 

標籤
相關文章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牽線 台廠攜手國際夥伴布局前瞻市場

2019 年 03 月 22 日

智慧機械雲正式商轉 產官界共促製造業數位轉型

2021 年 12 月 02 日

工研院力推AI平民化 台灣產業應挾晶片實力出海

2021 年 12 月 03 日

整合機械雲/AI加值套件 中小企業轉型迎跨國商機

2021 年 12 月 03 日

晶片功耗進入千瓦級世代 超流體散熱勢在必行

2025 年 03 月 18 日

AI應用推升DRAM性能需求 美光1γ製程DDR5記憶體開始送樣

2025 年 02 月 26 日
前一篇
R&S齊聚全球5G專家舉辦2021移動測試高峰會
下一篇
協助OSAT落實智慧製造 伊雲谷將推Turnkey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