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在2019年4月由美國、韓國電信營運商搶先全球開台以來,各國電信營運商紛紛加速5G網路布建時程,5G 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的特性,不僅驅動網路功能的虛擬化、模組化,更為5G軟硬體走向解構甚至開放架構奠定良好基礎。
著眼於5G未來支撐各創新垂直應用的發展潛力,邊緣運算透過整合AI運算能力與雲端原生的彈性運算架構,也帶動電信營運商積極導入。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認為,其中各類虛擬網路功能在現有4G架構中的導入,便成為銜接5G的前導基礎架構。根據國際研究機構IDC預測,受惠於虛擬化功能大幅導入4G/5G基礎網路,及全球5G基礎網路布建快速的影響,網路服務業者將積極導入網路虛擬化功能如vCPE,並將現有電信機房重構為具備運算能力的相關虛擬化網路軟體等,將帶動需求快速增加,並預期將以45.4%年複合成長率快速增加至2022年的164億美元,各類別中,Wireless Infrastructure(Core、RAN及backhaul)預期將占比最高類別,其次則為Access(CO、mobile access)。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指出,台灣廠商過去在電信設備中雖不易切入核心網路架構供應鏈,但5G架構走向開源,將開啟網通與伺服器廠商切入之契機,然相關開源組織之標準與硬體架構發展仍屬初期,建議台廠可先參與TIP等開源組織掌握規格發展趨勢,尋求虛擬化網路軟體廠商之合作,逐步建構完整之廠商生態鏈,以建構標竿開源建置案為目標,切入全球核心網路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