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PMIC供貨吃緊 價格持續喊漲

作者: 吳心予
2021 年 12 月 09 日

根據TrendForce表示,由於電源管理晶片(PMIC)屬於半導體缺貨潮的短料,至今漲價態勢依然持續,預估2021年平均銷售單價(ASP)年漲幅近10%,創下近六年來最高。從全球供應鏈來看,目前電源管理晶片產能除了主要由IDM大廠掌握,包含德州儀器(TI)、英飛凌(Infineon)、亞德諾半導體(ADI)、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恩智浦半導體(NXP)、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瑞薩電子(Renesas)、Microchip、羅姆半導體(ROHM),其中Maxim已被ADI收購、Dialog則被Renesas收購。IC設計業者如高通(Qualcomm)、聯發科(MTK)等亦在晶圓代工業者手中取得部分產能,而其中TI具領導地位,上述業者合計市占超過80%。

2016~2021年通用型PMIC平均銷售單價(單位:美元) (圖片來源:Trendforce)

從產品結構來看,隨著消費電子、通訊、工控、汽車終端需求的不斷提升,加上產業轉型所帶動的產品更迭,全球市場對電源管理晶片的使用量大幅增加。消費電子產品是電源管理晶片應用最大宗的領域,儘管近期筆電、Chromebook、智慧型手機、電視需求出現雜音,少數構造簡單的品項如低壓差線性穩壓器(LDO)拉貨動能確實放緩,不過由於電子產品對電源管理晶片的需求為結構性提升,部分型號仍是供不應求。其中,Qualcomm及MTK則受限於晶圓代工的成熟製程產能緊缺,自用的電源管理晶片也是相當吃緊。

此外,在車市復甦之下,電動車、車用電子、ADAS快速成長,對電源控制、管理與充電的技術要求提高,且車用晶片檢驗項目繁多,必須保證其一致性和零失效率,目前IDM業者車用晶片訂單普遍已排至2022年底。由於產能滿載、原物料緊缺等因素,目前電源管理晶片供應業者制定較長的交期,消費電子用晶片交期拉長至12~26週;車用晶片交期則是長達40~52週,部分獨家生產的型號甚至停止接單。

TrendForce認為,第四季電源管理晶片需求持續強勁,總體產能仍舊供不應求,在IDM業者領漲的情況下,電源管理晶片價格將維持高檔。儘管疫情仍存在變數,加上8吋晶圓產能難以大幅擴產,但在2022年下半年TI的新廠RFAB2將完工量產,加上晶圓代工業者計畫將部分8吋晶圓生產的電源管理晶片往12吋推進,適度緩解電源管理晶片產能不足的可能性高,但仍需關注未來市場供需變化。

標籤
相關文章

尺寸/功能日趨多元 手機導入LDO數量激增

2013 年 04 月 17 日

邁向異質功能整合 PMIC加速製程演進腳步

2013 年 06 月 03 日

平板解析度/性能激增 PMIC拓撲架構大換新

2013 年 06 月 27 日

購併Volterra Maxim跨足雲端電源管理市場

2013 年 12 月 04 日

2022Q3比亞迪電動車銷量緊追特斯拉

2022 年 11 月 28 日

TrendForce:Consumer DRAM價格恐難反彈

2023 年 05 月 06 日
前一篇
旺宏吳敏求:記憶體協助運算勢在必為 推助自駕順行
下一篇
NXP/WPI舉辦PEPS解析線上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