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rduino開放源碼報告觀察

作者: 陸向陽
2025 年 03 月 28 日

近年來Arduino每年約在三月左右發布一次年度開放源碼報告,告知大眾Arduino社群參與者過去一年來的推進,到底去(2024)年有何重大進展?本文嘗試對此檢視觀察。

首先報告提到Arduino已是數千萬人的社群,同時有數千家廠商參與製造開發板、撰寫軟體等工作,但社群需要支持,財務上的支持如希望大家購買原廠開發板或訂閱Arduino Cloud服務或直接贊助,技術上的支持則是參與軟硬體開發。

而後去年最重大的一項改變是Arduino社群加入Zephyr專案,除了為該專案貢獻114個修補程式外Arduino自己的核心軟體也改用Zephyr,對Arduino的軟體發展而言是一個重大里程碑。

接著是硬體開發板,2024年總共推出7片板子,均是Modulino系列的板子,主要是Arduino社群在推行Plug and Make Kit硬體套件,強調只要簡單手動接線就能完成概念驗證或教學。

圖1 2024年社群推出Modulino的七片功能子板(圖片來源:Arduino官網)

除了核心的轉化外,Arduino IDE在2022年就整體翻新過一次,成為Arduino IDE 2,不過2024年還是推進了5個新版本;而Arduino 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命令列介面)方面也在2024年推出了18個新版,並進入正式的1.0版,也是一個里程碑。

進一步的,一樣是在2022年開始引進使用MicroPython,此前Arduino多以C/C++為主,在2024年也推進了3個新版本,並更新了Arduino Runtime for MicroPython。

Arduino雲端上的推進

Arduino CLI屬於本機端的命令列操作,但Arduino Cloud也是可以透過命令列方式操作的,即運用Arduino Cloud CLI,Arduino Cloud CLI可以用下文字命令的方式來隔空更新裝置韌體(OTA),此在2024年推進11個新版。

另外有的Arduino開發板通訊能力太弱,可能需要透過電腦來代為上傳到雲端,如此必須在電腦上安裝Arduino Cloud Agent軟體,該軟體在2024年也推17個新版。

官方核心、官方函式庫

運用Arduino IDE開發出來的程式是可以在不同的開發板上執行的,但不同的開發板使用不同架構的MCU/MPU,因此Arduino社群也必須支援才行,2024年Arduino社群增加10個核心新發布,讓更多晶片可以執行Arduino程式,如RP2040、STM32、nRF52、Renesas等,或已經支援但修正錯誤(bug fixes)、增加新支援特色等。

函式庫方面,2024年增加19個新的官方函式庫,整體而言也對現行函式庫進行69次更新,筆者個人觀察比較重要的新函式庫如支援電源管理、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等,這些對於把Arduino進行物聯網應用的實務轉化、產業應用化很有幫助。

另如前所言,Arduino社群除了自己壯大外也對外部專案給予貢獻,前面已提到對Zephyr專案的貢獻,其實社群也對MicroPython、ESP32開發板、Silicon Labs開發板及microROS等提供貢獻。

整體而言,Arduino社群其實高度強調自身在函式庫領域的壯大性,2024年比2023年多出18%的函式庫更新,函式庫的總數來到7,669個之多,已有的函式庫也不斷改進提升,2024年函式庫既更新版本6,775次,同樣高於2023年。

軟硬體技術外的成長

不僅是新開發板、新版軟體,應用專案也是重點,Arduino建立的專案網站Arduino Project Hub在2024年有368個新教學課程,比2024年多出80%,顯著成長。

圖2 2024年Arduino Project Hub網站上大增教學內容(圖片來源:Arduino官網)

或者,非官方的核心更新也是高度活躍,2024年總共更新69次,一樣是高於2023年,甚至可能更多次更新,因為非官方即意味著沒有在官方平台上註冊,有可能有更多的更新次數無法掌握。

最後,因為Arduino日益重視函式庫的維護更新,所以報告書的最末也列出新版函式庫的主要貢獻者以及現有函式庫中最積極維護的貢獻者,以表示對他們的感謝。

 

圖3 2024年Arduino新函式庫的主要貢獻者(圖片來源:Arduino官網)
圖4 2024年Arduino現行函式庫的主要維護貢獻者(圖片來源:Arduino官網)

不過Arduino官方也補充提點:現行函式庫的維護是以次數為計算,畢竟難以衡量每次函式庫更新的複雜度、挑戰性,這樣可能有失公允,例如較複雜、較具挑戰的更新一次,可能輸過頻繁的簡單更新。總之Arduino官方依然對這些積極新版提交貢獻者、維護更新者表示感謝。

(本文轉載自vMaker台灣自造者,原文連結:https://vmaker.tw/archives/73633)

標籤
相關文章

專訪NI共同創辦人Jeff Kodosky LabVIEW強化行動與開放性

2013 年 09 月 29 日

大廠搶進又淡出 創客生態圈二次轉型

2021 年 06 月 24 日

產業級Arduino也擁抱LLM AI

2025 年 01 月 21 日

【Arduino自造實驗室】Alvik超趣味專案,搖身一變成為格鬥型機器人!?

2025 年 02 月 26 日

AM-OLED蓄勢帶發台日佈局 2005將成量產元年

2005 年 01 月 26 日

商業應用領軍 智慧照明市場逐步擴大

2016 年 07 月 04 日
前一篇
Enphase Energy採用英飛凌600 V CoolMOS 8 SJ MOSFET提升太陽能逆變器效率
下一篇
低精度高性能:NVIDIA FP4格式如何加速AI應用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