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電28奈米須至今年下半年才會貢獻營收。全球一線晶圓代工廠正積極爭搶28奈米高介電質金屬閘極(HKMG)製程商機,除台積電已率先量產外,GLOBALFUNDRIES、三星近期也開始加碼擴充產能。相較之下,聯電仍處於製程研發及良率提升階段,進度明顯落後,須待今年第三季才可望量產,影響上半年整體毛利率表現。
聯華電子執行長顏博文提到,聯電28奈米製程自去年底開始已陸續獲得通訊晶片大廠投片,今年將朝提升量產良率與降低成本目標邁進。 |
聯華電子執行長顏博文表示,今年上半年仍看不到28奈米製程帶來營收貢獻,因此該時期會是聯電經營較辛苦的階段,預估第一季產能利用率將較上季下滑5%,毛利率趨近前季數字;而晶圓代工本業營收則將力守損益兩平。進入第二季後,客戶庫存水位逐漸回歸正常水準,晶圓出貨需求才可望逐步走揚。
聯電7日舉辦2012年第四季法說會,該季營運狀況受客戶調整庫存、新台幣升值2.2%,以及本身加碼研發28、20奈米以下技術和預先布建產能等因素影響,整體晶圓產能利用率為80%,出貨量約當一百零六萬九千片八吋晶圓,營收則季減8.5%;毛利率更從上季的24%大幅滑落至16.8%的全年低點。至於全年整體營收新台幣1,060億元,僅年增0.1%;平均毛利率也由22.7%降至21.2%。
顏博文表示,聯電2012年第四季營運狀況大致仍符合預期,40奈米先進製程營收比重已增加到15%,順利達成內部目標,該製程也將逐漸成為獲利主力。然而,下一階段28奈米HKMG製程研發進度則較預期落後,儘管聯電去年已撥出近六成資本支出(CAPEX),致力優化28奈米製程良率,但最快還是要到今年第三季才能正式量產,並將於第四季達到個位數總營收占比。
相較於聯電的發展,格羅方德、三星28奈米量產進展則迭有突破,前者已取得上百件投片訂單,並積極擴充產能;後者近來也擴大投資數十億美元,助力其設於美國德州的晶圓廠轉攻28奈米,並計畫用於生產旗下新一代八核心處理器。事實上,兩家新崛起晶圓代工業者均在發展32奈米節點時,就開始導入可滿足高效能、低漏電設計的HKMG技術。
據市調機構IC Insights最新調查指出,2012年全球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大幅洗牌,原先坐穩老二寶座的聯電,因先進製程布局落後,已相繼被格羅方德、三星超前。為搶回流失市占,顏博文強調,2013年將是聯電邁向成功至關重要的一年,該公司將不斷投入適當資本支出,推動28/20奈米HKMG、16/14奈米鰭式電晶體(FinFET)等高階製程研發及產能建置;同時也將強化與封測廠合作,加速矽穿孔(TSV)三維晶片(3D IC)量產時程。
除擴大先進製程技術布局外,顏博文更透露,聯電今年初順利取得和艦科技經營權,將有助拓展中國大陸市場及整體集團營運規模,加速公司未來幾年營收成長並強化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