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廢棄物問題棘手 實踐循環經濟要從產品設計著手

作者: 陳妤瑄
2017 年 10 月 03 日

科技發展為當今社會帶來許多生活、工作效率上的提升,但電子產品快速汰舊換新,卻也帶來了不少的環境問題,循環經濟也因此應運而生。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建議,若要徹底改善3C廢棄物的問題,業界應從產品設計、使用模式上著手,例如以租借來取得手機,而非購買,會是最有效的方式。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日前舉辦2017台灣循環經濟推動策略論壇。會中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表示,循環經濟不只是環保、汙染議題,也不是只把廢棄物變成再生資源,而應是對資源與廢棄物的重新思考。

黃育徵進一步表示,廢棄物的觀念形成,與線性經濟(Linear Economy)密不可分,由於線性經濟十分重視生產,生產者建立了許多浪費式的商業模式,其背後原因是當產品賣得越多,意味著獲利也越多。以手機為例,當螢幕壞掉,但喇叭、主機板、鏡頭都還是可以用的時候,在線性經濟之下,廠商會告訴消費者買新的比較划算,讓手機可再發揮的價值被粉碎,形成嚴重的浪費。

一旦手機裝置與其零組件能以被拆解,以及再利用為目標進行設計,手機的汰舊換新,便不會形成任何的浪費,因製造的資源都將再被完全利用。除此之外,以租借代替購買也是另一種可行度頗高的方式,因租借的方式將促使生產者的思維,從提供產品,轉向提供服務,進而將進行更長遠的營運模式布局。且當這些產品為生產者所有,其為了節省成本,盡可能延長使用壽命便是理所當然的了,而不會再如過去為了向消費者賣產品,忽略到廢棄物產生的問題。

這樣的概念與歐盟於2003年通過的廢棄電子電機設備指令(Directive on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頗有雷同。根據歐盟的預估,冰箱和手機等廢棄電子物的浪費,是一個在歐盟增長最快的廢物流,並在2005年產生約900萬公噸,並預計到2020年時,將增長到超過1,200萬公噸。

有鑑與此,該指令管制對象是針對10大類的電子電機產品,包括大型家用設備、小型家用設備、資訊與通訊設備、照明設備、監控儀器等。WEEE要求會員國建立回收體系,並訂出回收目標。所有會員國也須確保其生產者負起收集廢電子電機設備的責任。自2016年起,每年至少需達成45%收集率的目標。而自2019年起,所有會員國每年收集率至少需達成65%,或於該國產生電子廢棄物總量的85%。

但若回收與收集的目標須仰賴官方單位來訂定,其回收與收集的效率與資源重新分配的效率,往往是大打折扣的,因此要讓回收與收集的效率達到最佳,更重要的是生產者對資源的思維方式直接有所改變。

標籤
相關文章

國內外需求回升 2018年台資訊電子業產值將成長3.96%

2018 年 01 月 19 日

不懼整車銷售衰退 台灣汽車零組件/電子表現亮眼

2017 年 01 月 23 日

2030前瞻科技開始布局 6G重要性亞洲第一

2018 年 11 月 13 日

積層製造導入有譜  五年內開始製造高階PCB

2018 年 06 月 27 日

相關技術掌握度高 台面板業突圍就看MicroLED

2017 年 11 月 07 日

台灣邁向20GW太陽能目標 儲能系統商用挑戰大

2017 年 11 月 09 日
前一篇
松翰發布高整合度醫療方案MCU
下一篇
克服導線能量耗損過高問題 OTA測試打開毫米波新頻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