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建模技術助力 無人機救災效用再提升

作者: 侯冠州
2016 年 04 月 25 日

3D建模技術使無人機救災應用更上層樓。無人機目前已陸續導入救災工作中,顯著提升救災工作的效率與安全性。為了進一步提升無人機的效益,救難單位與空拍服務業者已開始運用3D建模技術,利用無人機拍攝的照片建構出精確的3D模型,讓救災人員可從各種角度觀看災難現場,準確判斷狀況。


地偵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渝江表示,防/救災已成為無人機應用發展重點之一,各國政府目前也陸續採用此一方式,以提高救災效率及降低現場救災人員傷亡。
例如採用無人機搭配熱影像處理鏡頭,便可詳細觀察到火場的狀況,或是地震時,當交通中斷無法通行,也可派出無人機進行勘查。同時,將無人機所拍攝到的影像進行3D建模之後,可使救災人員更精確的了解災難現場,進而提升救災效率。


據悉,採用3D建模後完成的實景3D模型,在災難發生當下,可以提供現場救災人員從各種角度觀看災難現場,判斷災害狀況;同時,還可在3D模型上面進行量測,例如可量測出地震發生前的大樓高度、地震後的崩塌面積及體積等,供救災單位進行應用及決策使用,進而做出如何搜救的最佳判斷。


值得注意的是,進行3D建模時,最重要的是降低誤差率。對此,台北科技大學土木暨防災所副教授張國楨指出,過往進行人工攝影測量時,往往是採用高精度的相機鏡頭,所拍攝出來的照片解析度也較高,因此大多只須兩張照片就可進行3D建模。然而,無人機常因成本考量,無法採用精度、性能較強的相機鏡頭,如此一來進行3D建模時便容易產生誤差。


為改善此一情況,便須採用近體攝影的方式,以降低3D建模誤差率。張國楨進一步解釋,此一拍攝方式為針對同一個目標物,不停拍攝許多張照片,進而辨識目標物的實際狀況,並進一步採用統計的方式降低誤差率,以進行3D建模。換言之,若拍攝的照片越多,最後建立出來的3D模型精確度便越高。


至於未來無人機的應用方向,張國楨認為可朝創新服務發展。像是參考Uber的營運模式,採用共享經濟的概念,建立一個共同平台以進行資源分享。舉例而言,當A地的民眾需要關於B地的資訊時,在平台上發送要求後,便有B地民眾使用無人機收集相關資訊,上傳到該平台上供A地民眾參考。如此一來,不管身在何處,都可迅速掌握各地的資訊。

標籤
相關文章

穿戴式/無人機潛力佳 動作感測器另闢新天地

2015 年 12 月 15 日

購併/擴大異業合作 Intel/高通搶食無人機大餅

2016 年 01 月 08 日

加速無人機發展 Linux基金會力推開源計畫

2016 年 01 月 27 日

滿足救/防災需求 無人機發展趨勢著重四大面向

2016 年 04 月 27 日

羅姆感測器加持 創造差異化工業/無人機應用應用

2016 年 11 月 30 日

獲美國FAA認可 亞馬遜無人機貨運更近一步

2020 年 09 月 02 日
前一篇
感測/連結/電源管理一顆搞定 先進SoC打造智慧穿戴裝置
下一篇
盛群推出新款電池升壓功率控制M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