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IC鴨子划水 記憶體打頭陣

作者: 侯俊宇
2010 年 02 月 26 日

近期三維晶片(3D IC)話題雖持續升溫,但卻出現正反兩方的看法。反對者的論點是以製程演進腳步來看,認為現今探討3D IC恐怕言之過早;但記憶體廠商則指出,立體封裝技術有助大幅縮減尺寸空間,可滿足可攜式裝置輕薄短小的需求。
 




科統科技行銷業務部行銷業務處資深處長黃建義透露,3D IC之演進絕非一蹴可幾,但卻將是必經之路。



科統科技行銷業務部行銷業務處資深處長黃建義指出,從可攜式裝置發展來看,記憶體一向是最占空間的元件之一。為了在可攜式裝置中縮減記憶體的空間,近期多採用多晶片封裝(MCP)或系統級封裝(SiP)為主要技術。但隨著矽穿孔(TSV)技術的成熟,3D IC更可望進一步取得縮減體積、降低成本、提升效能的最佳平衡點。
 



若以3D IC之腳步來說,從製程、測試、設計到人員之概念,似乎尚未全面跟上此技術。黃建義分析,所有技術的演進原本即需一定之發展時間,很難一步到位,且在各種可攜式裝置尺寸小巧的需求下,晶片的微縮也勢在必行。另外,若欲縮減記憶體空間,晶片間的堆疊更是難以避免。而由於3D IC可大力協助相關業者完成晶片堆疊,自然受到不小歡迎。
 



黃建義指出,MCP技術已無太多技術門檻,多數業者均能順利達成。但下一步的3D IC還在醞釀之中,因此他認為兩者將並行一段時間。且依應用、成本與效能的差異,要說一方取代另一方,恐怕也言之過早。但無論如何,他仍看好立體堆疊技術在記憶體領域之發展性。

標籤
相關文章

立體封裝為輔 掌握IC核心技術才是王道

2010 年 02 月 11 日

瞄準2012 3D IC熱潮席捲SEMICON

2010 年 09 月 13 日

爭搶3D IC商機 晶圓代工廠略勝一籌

2011 年 09 月 16 日

滿足高整合、小尺寸要求 手機元件掀SiP設計風

2012 年 11 月 26 日

InFO技術發展潛力佳 明導祭出新驗證解決方案

2016 年 06 月 28 日

日月光/矽品搶進FO-WLP Cadence布局不缺席

2017 年 03 月 30 日
前一篇
凌力爾特發表新款同步降壓DC-DC控制器
下一篇
彩色化/可撓曲難分高下 電子紙產業熱戰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