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聯盟(WPC)可望藉Qi 1.2版新規範,趕上A4WP在磁共振領域的布局。自年初A4WP及PMA合併以來,磁共振無線充電發展聲勢一路扶搖直上,強壓以WPC Qi標準為首的磁感應技術鋒芒;不過,WPC已開始籌備支援磁共振的Qi 1.2最新標準,加上A4WP方案尚待克服大線圈磁場強度不均、高頻設計/干擾等諸多問題才能邁入量產,可望讓WPC在標準競賽中扳回一城。
上海新捷電子(NewEdge Technology)總經理陸惠宏表示,磁共振技術可達成一(發射器)對多(接收器)的無線充電應用模式,將大幅提升實用性及便利性,因而成為標準聯盟、晶片商和系統業者新的技術布局焦點。其中,一向推行磁感應技術標準的WPC也受到此設計氛圍感染,轉而研擬下一代同步支援磁共振和磁感應的Qi 1.2版標準,可望在今年下半年揭櫫更多技術規格,以加速滿足市場需求。
然而,A4WP雖一馬當先投入制定磁共振無線充電技術規範,再加上年初與電力事業聯盟(PMA)正式合併後聲勢如日當中,但其發布的Rezence BSS 1.2/1.3版磁共振標準仍有諸多技術瓶頸,以致相關廠商遲遲難導入量產。如此一來,WPC可藉Qi 1.2新標準急追A4WP腳步,同時挾Qi 1.1版方案已在手機、穿戴裝置市場打下廣大基礎的優勢,可望在市場上後發先至。
上海新捷電子工程副總林欣杰認為,磁共振技術將是促進無線充電應用普及的關鍵,但技術上仍需時間克服。 |
上海新捷電子工程副總林欣杰分析,相較於WPC採低頻100k~200kHz的頻內(In-Band)通訊協定,A4WP採用高達6.78MHz的頻外(Out-of-Band)通訊機制,設計複雜度明顯加劇;同時其為確保一對多無線充電的品質,在Rezence標準中設定頻率誤差範圍±15kHz的嚴格規範,不僅大幅墊高相關射頻(RF)元件規格要求及印刷電路板布局(PCB Layout)難度,亦為感應線圈量產良率帶來極大考驗。
此外,A4WP Rezence希望以較大的感應線圈,達成多裝置無線充電,卻也引發線圈磁場強度不均的問題,使充電失效機率大增。林欣杰強調,儘管磁共振無線充電更為大眾接受,但技術門檻也相對更高,因此供應鏈業者勢將歷經磁共振/磁感應雙模並行的設計過渡期,以降低技術投資風險並向下相容既有產品。
換句話說,WPC Qi 1.2主打雙模設計的概念,除有助於追趕較早發展磁共振技術的A4WP外,亦可減輕晶片商和系統業者技術轉換的陣痛,進而通吃磁感應、磁共振無線充電應用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