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無應力拋光研磨」技術聞名矽谷的半導體設備廠商,尋求合作夥伴將先進技術帶到台灣,使台灣成為新世代半導體設備發展的重鎮
應邀參加第六屆半導體製程及設備研討會的矽谷半導體設備公司ACM Research Inc.創辦人兼執行長王暉表示,加州隨著亞洲半導體業市場的擴大,ACM Research Inc.正積極計畫在亞洲成立「亞太研發中心」,在經過審慎頻估之後,目前將設定地點鎖定台灣,至於成立的時程表,則是「愈快愈好。」
王暉此次是應國科會之邀,於9月6日和7日在新竹煙波飯店,與應用材料和Novellus等兩大廠一同參加半導體製程及設備研討會,並於6日上午,針對該公司專利先進技術「無應力拋光研磨」發表專題演講,王暉此行將拜會多家台灣重要半導體晶圓製造公司與政府單位,積極研究在台灣成立研發製造中心的可能。
ACM Research Inc.於1998年在矽谷成立,主要研發晶圓表面研磨技術,目前已受專利保護的Stress Free Polishing(無應力拋光研磨)設備儀器,已獲大廠巨積(LSI Logic)的背書,另一家全球領導性大廠業已在去年12月下單,現已交貨。在矽谷默默耕耘許多年,眼見「無應力拋光」極可能改變傳統研磨技術CMP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學機械研磨法),王暉除了一圓創業夢,更希望把產品技術推展至潛力雄厚的亞洲地區。
「ACM帶進技術,與台灣半導體產業鍊做最好的結合。」王暉指出,台灣從90年代初期便有意發展高階半導體設備業,但是至今尚未成氣候,他認為,台灣現在最需要的是一個技術純度高、有自主IP的半導體設備產業,而且政府與企業都有這樣的動力,加上堅實的產業鍊,他相信,「ACM在台灣發展要比在美國或者其他地區發展更為有利。」而對兩造來說,這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許多領導性大廠已看到CMP的問題,但多半在CMP技術領域中做改進,尚未研發出一個全新的方案。以化學和應力在晶圓表面做研磨的CMP,雖然技術上不斷進步,但是無法改變它在晶圓上直接接觸研磨(Pad-Contact)的的方法,已在先進製程中造成不小的損失,ACM Research開發出的SFP則是以無接觸(Pad-Free)晶圓表面的方式,利用電解拋光????,進行一部分一部份拋光研磨(Partial Electro-Polishing)。
此外,進入.13微米(130奈米)以下製程,若所採用的超低介電質(Ultra-Low-K, ULK)材料更無法承受直接研磨所產生的壓力,而銅線和超低介電質的組合機械強度將隨著每一代新技術,以三倍的速率衰減,也就是說質地會愈來愈經不起應力作用。ACM 將此比喻成「銅線就像是筷子,低介電質材料就像是豆腐,如何能在拋光研磨的過程中,磨亮筷子,又能讓豆腐完整無缺,這是晶圓研磨技術急欲解決的問題。」利用ACM的「無應力拋光研磨」使得晶圓表面不會直接受力,可以保持其表面的完整,也可以讓接觸表面做到平整,這在業界都是創舉。
ACM的SFP技術更精密,良率更高,而且耗材成本是 CMP 的 20%。根據VLSI Research 的預估,傳統的 CMP 和新型電鍍市場到今年年底可望分別可達到 6 億美元的規模;到 20083 年,兩者的市場規模加起來將有120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