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AI)在企業,尤其是製造業的應用日益廣泛,如何治理企業內部為數眾多的AI應用,逐漸成為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看好企業對AI治理的需求,杰倫智能近日發表其第一款AI生命週期管理平台(AI Lifecycle Management, AILM)。該平台是專為滿足企業AI治理的需求所設計,能協助企業在初期AI議題探索階段進行標準化,進一步提升執行過程透明度與跨組織協作流暢度,專案完成後也能有效擴散企業內AI典範議題,解決企業將領域知識(Domain Know-how)與布署經驗進行跨部門、跨世代與跨區域傳承的挑戰。
杰倫智能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建豪指出,台灣企業在全球AI應用領域向來居領先地位。根據蜂行資本(Hive Ventures)發表的2022台灣企業AI趨勢報告,台灣企業的AI模型布署率已高達50~75%,明顯超越全球平均的20~50%。此一差距不僅展現台灣企業對AI應用的開放態度,更反映了台灣企業能夠迅速利用數據分析及AI建模,來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挑戰。
黃建豪對這樣的調查結果並不意外,因為台灣企業一直都是靠靈活彈性與快速應變的能力,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勝出,因此台灣企業對於能提升營運效率的新技術或新思維,都有很高的接受度。也因為如此,台灣的製造業在許多領域,都已經躋身世界一流水準。而這也使得台灣企業更需要專門為製造業需求所設計的軟體解決方案,來維持自身的競爭力。
台灣強大的製造業,讓杰倫智能從創業至今,在短短幾年內已服務累積橫跨14大製造類型產業,160家以上中大型製造業客戶。包含友達光電、日月光等面板、封測大廠,都是其重要客戶。不過,杰倫智能在引導客戶進入從AI議題探索到模型生成、應用落地與經驗擴散的AI生命週期過程中,也發現企業的AI導入過程普遍遭遇四大挑戰,分別是:一、缺乏標準化的議題探索過程;二、實行過程透明度不足;三、內部AI知識擴散與分享困難;四、缺少鼓勵員工自主學習和分享AI經驗的積極獎勵制度。這些問題皆成為企業透過AI建立新競爭力的主要阻力。
為克服上述挑戰,因而推出全球首款企業級AI治理平台AILM。AILM結合虛擬AI顧問服務,透過內建產業案例庫與量化指標,協助企業在規劃階段將AI策略與業務目標高度連結;平台的創新機制與直觀看板設計,更能讓用戶與管理人員有效追蹤各項AI專案進度,實現AI經驗的跨部門、跨世代與跨區域擴散,導入經驗也能不斷累積於內部知識庫,加速建立企業的全民AI文化,並協助企業強化巿場競爭力。
杰倫智能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林裕鑫則表示,很榮幸有機會匯集來自全球上百家製造業客戶的寶貴經驗,這些經驗催化出全球首個企業級AI治理平台的誕生。我們將持續聆聽客戶聲音,不斷將客戶需求和期望融入AILM產品發展藍圖。在2023年底前,AILM與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的整合工作將告一段落,AI治理工具的使用效率與體驗將因此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