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AI)、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等技術近年快速發展,智慧家庭這個概念所包含的各種消費性電子及家電產品,都將陸續發生革命性的轉變。最終,由各種家庭設備所組成的人工智慧網路,可能將成為你我看不到的另一個家庭成員。而本地雲端的概念及其相關設備,將是實現家庭人工智慧網路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研究機構Ovum負責追蹤消費性科技發展的研究員Ronan de Renesse表示,AI在消費性電子領域的應用,近一兩年常常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但消費性電子與AI結合的趨勢,現在才剛開始發展而已。在未來三到五年內,許多消費性電子產品都會搭載AI功能,而且會彼此連結,組成家庭裡的人工智慧網路。
對硬體產業鏈而言,這個趨勢固然會帶來許多新的商機,但若從更高的層次來看,這個悄悄進駐家中的人工智慧網路,將會成為你我看不到的另一個「家庭成員」。
就硬體面來說,大家耳熟能詳的智慧音箱,基本上是個相對成熟的產品,在未來五年雖然銷量還會有明顯成長,但成長力道將逐漸放緩。預估到2022年時,全球智慧音箱的銷售金額將接近95億美元。事實上,Renesse認為,亞馬遜(Amazon)跟Google未來很可能不會再推出自有品牌的智慧音箱,因為這類產品本身的獲利空間不大,對這兩家網路巨頭來說,只要硬體業者用的是它們的平台服務,能蒐集到其所需要的使用者數據,目的就達成了。
同一期間,家用智慧監控系統這類產品的變化,會比智慧音箱更明顯。目前所謂的家用智慧監控產品,其實並沒有人工智慧的成分,而是將攝影機、警報器、門鎖、感應器等硬體產品彼此連接,形成一個支援事件觸發(Event Trigger)功能的保全系統。但隨著相關軟硬體技術日益成熟,未來家用監控攝影機搭載人工智慧的比率將會越來越高,同時也能實現更多應用,例如和語音助理搭配應用,在多人使用的環境下,更準確地為多名使用者提供不同服務。
不過,對硬體業者來說,最值得注意的,可能是本地雲端(Local Cloud)的概念及相關應用產品,將隨著家中設備普遍支援AI而竄起。Renesse指出,搭載AI功能的電子產品會產生大量使用者數據,而且其中有很多是攸關個人隱私的資料。因此,如果這些搭載人工智慧的家庭電子產品完全得仰賴外部雲端才能運作,顯然會造成隱私疑慮。
另一方面,很多功能比較單純的消費性物聯網裝置,受到電力、運算能力、生產成本等條件限制,未必能支援很高階的AI演算法。這時候,本地雲端裝置將可扮演大腦的角色,統一對這些裝置發號施令。
但Renesse也坦言,目前還很難斷言哪種設備會扮演本地雲端中心。有可能是比較高階的智慧音箱,也可能是智慧電視或是搭載應用處理器的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