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語音助理即將從雲端落地

2019 年 07 月 22 日

目前的AI語音助理使用者,經常要面對網路環境不穩定,導致使用過程被中斷的無奈現象。但隨著Google、Amazon在2018年下半年提出終端裝置(On-Device)AI語音助理的應用發展概念,使用者未來即使是在網路離線的狀態下,仍然可以使用部份的AI語音助理功能。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林巧珍表示,美國的消費者,因為AI語音助理內建至各類型智慧裝置與智慧家具的趨勢,而產生的隱私疑慮聲浪與日俱增,已經成為美國消費者採購商品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

根據資策會MIC在今年五月針對國內1000位民眾的調查結果顯示,臺灣使用者對於採購AI語音助理的優先考量因素,前三名分別為「可靠性與連網穩定性、個資隱私保護、價格接受度」。資深產業分析師林巧珍認為,這次的調查結果首度呈現消費者對於隱私權的重視遠超過產品價格,未來業者在推出邊緣或離線AI語音助理應用時,也必須同時兼顧消除使用者隱私權疑慮的服務品質。預期未來兩年,相關邊緣或離線AI語音助理的應用產品將明顯攀升,多款模型「分散在眾多終端裝置上訓練」的情境將愈見普遍,AI語音助理將從雲端服務朝向「落地服務」的方向發展。

資策會MIC表示,「落地版」AI語音助理應用普及化將嘉惠國內業者。雖然在「純雲端」的AI語音助理時代,國內相關業者掌握許多AI語音助理裝置的關鍵零組件與組裝訂單。但是過往以雲端運算為主流的發展模式,終端裝置的運算效能與記憶體空間等因素,沒有在發展過程中獲得較多的關注,導致國內業者,雖然擁有強大的硬體技術能力,也搭上AI語音助理的發展浪潮,卻還是難以持續的創造穩定獲利。

 資深產業分析師林巧珍認為,落地版AI語音助理必須持續朝向「瘦身與壓縮」的方向發展,以符合現行終端裝置的硬體限制,但是又要同時滿足消費者的無限需求,想要提供愈多的功能服務,就會涉及愈多的演算法。所以預期未來的AI語音助理終端裝置的運算效能、記憶體空間,都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提升,才能實現真正的離線應用情境,就會帶動AI晶片(AI on chip)與相關零組件規格的需求攀升,有望為國內業者帶來一波新商機。

標籤
相關文章

Xilinx AI推論開發平台開放下載

2019 年 12 月 11 日

安提國際推新高效智慧邊緣運算系統

2020 年 06 月 20 日

Astera Labs C輪融資募得5,000萬美元

2021 年 10 月 08 日

ROHM推出超低功耗On Device學習AI晶片

2022 年 10 月 17 日

伊雲谷解題零售業AI轉型挑戰

2022 年 12 月 22 日

洛克威爾/微軟整合雲端/AI解決方案發揮數據洞察力

2025 年 01 月 02 日
前一篇
CATR抓得住毫米波訊號 5G OTA測試/校準真穩當
下一篇
設備資料有效上雲端 升級智慧工廠平步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