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營收虧損陰霾 光電產業掀整併與4K×2K風潮
2013年光電廠商將積極透過整併與大尺寸4K×2K面板力挽獲利頹勢。2012年發光二極體(LED)上游磊晶、太陽能電池及顯示面板供應商皆面臨市場嚴重供過於求的窘境,導致營收大幅虧損。預期2013年市場供給過量仍難有好轉,且需求成長有限,因此LED磊晶與太陽能電池產業整併勢必將持續上演。面板廠則亟欲尋求高獲利的產品組合,以突破營收持續下滑的困境,遂讓大尺寸4K×2K面板成為面板廠群起攻之的市場。
強化營運規模 LED廠購併加劇
囿於2013年LED TV與LED照明市場僅會維持微幅成長的態勢(圖1),且LED磊晶市場持續供給過剩,導致磊晶廠商獲利挑戰更形加劇,遂使磊晶廠商加緊展開收購計畫,以壯大營運規模。預期2013年整併潮過後,磊晶產業將逐步回歸正向發展,至2014年仍存活的磊晶廠,獲利則可望顯著攀升。
圖1 2012~2015年全球高亮度LED晶粒市場產值變化 |
NPD DisplaySearch台灣分公司分析師佘慶威表示,2013年50吋以上的大尺寸LED TV預估將蔚為風潮,可望帶動LED市場需求看漲,但由於LED亮度提升,故使用的LED顆數不增反減,整體產值將與今年相差不遠。至於全球LED照明市場則仍處於萌芽期,將維持穩健增長,因此,明年全球LED市場成長幅度有限。
由於2013年LED市場需求不夠強勁,加上LED供過於求的情況尚未解決,繼2012年一連串的整併與入股事件後,2013年LED磊晶製造商預計將再掀起一波整併潮,以擴大營運規模。佘慶威分析,2012年晶元光電收購廣鎵、隆達合併威力盟、三安光電入股璨圓等案例,在在顯見國內LED磊晶廠亟欲透過購併獲得更充裕的資金,以度過2013年LED獲利不易的市場困境。
不僅是台商,中國大陸LED磊晶廠商的收購風潮亦蠢蠢欲動。佘慶威認為,中國大陸政府為避免LED廠商投資過熱,已逐步將補貼集中在大規模、有潛力的業者,而縮減對其他中小型製造商的金援,因此預期2013年技術能量高卻無充分銀彈支撐的廠商,恐將成為首波被購併的對象。
佘慶威預期,2013年中國大陸與台灣LED磊晶廠一樁樁整併案陸續出現,將助力產業秩序回歸健康與正面;而重整後存活下來的LED磊晶廠商體質將更強健,產能亦更集中且可避免過度擴產的情況發生,有利於市場逐步朝供需平衡邁進。至2014年LED磊晶市場將可望完全擺脫2012和2013年供過於求的窘境,LED磊晶業者的產品策略也將從價格戰轉為標榜產品性能,各家的產品獲利將會有較為顯著的增長。
除LED磊晶之外,下游LED封裝業者是否亦將掀起購併潮?佘慶威強調,相較於LED磊晶廠,LED封裝業者的技術門檻與資金規模是小巫見大巫,因此較不會有購併需求,但在中國大陸補貼政策縮手之下,預計將會出現一波倒閉潮;至於台灣LED封裝廠商,由於已在各自擅長的應用領域取得一席之地,故仍將有不錯的獲利。
面對上游LED晶粒供給過剩仍未改善,除水平整合同性質的廠商之外,上游磊晶與晶粒供應商未來亦計畫垂直購併系統商,以持續拓展下游LED出海口。如繼2012年合併威力盟後,隆達亦已計畫藉收購下游系統業者,進一步擴大出海口。
紓解LED供過於求 隆達擬擴大下游出海口
隆達合併威力盟,除資金考量之外,主要係透過合併以掌握雙方的下游客戶群,以擴大下游出海口,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營收綜效。然面對2013年上游晶粒將持續供過於求的情形,隆達亦規畫透過直接整併LED照明或背光源模組供應商,以藉此消化上游晶粒爆量的產能,並渡過2013年LED TV與LED照明市場需求不夠強勁的發展態勢。
圖2 隆達電子財務長暨發言人張博儀表示,2013年LED市場仍面臨供給過剩的窘境;至於2014年的景氣,目前仍難判定。 |
隆達電子財務長暨發言人張博儀(圖2)表示,展望2013年LED產業景氣仍未見明朗,將為LED廠商整併的最佳時機點,特別是出貨量過剩的LED晶粒製造商,整併的急迫性大於下游封裝和系統商;隆達未來亦將會有收購他廠的計畫,購併的優先對象將為下游系統廠。
儘管LED晶粒供應商生產過量,使得價格和毛利率驟降並導致上游LED產業亟須重整。不過張博儀認為,現階段隆達LED晶粒產能利用率約70?80%,再加上中國大陸產線產能已高於市場所需,因此擴產或經由收購同類型LED晶粒廠的需求並不高,相較之下,反而更迫切借助購併擴張下游系統出海口,以加速消耗多餘的產能。
然而,張博儀亦強調,雖然LED照明或背光源模組廠商將為隆達電子首要的收購選項,但該公司亦不會排斥任何與上游LED晶粒業者的合作形式。
著眼於擴展下游系統的出海口為當務之急,且收購計畫尚未底定,隆達電子將於2013年大舉增加友達以外的客戶群。張博儀不諱言,眼見LED產能供給過剩,以及晶粒價格和毛利率直落,隆達除憑藉一條龍策略持續降低成本之外,更積極擴大母公司友達之外的LED背光源模組客戶群,同時亦爭取更多照明系統客戶,以提高市占、利潤及營收貢獻。
與LED上游晶粒廠商同樣面臨市場供過於求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商,在手上可運用資金逐步消耗之下,亦將於2013年出現更多起購併案件。
供給過剩難解 PV廠掀更大波整併潮
供給過剩難解 PV廠掀更大波整併潮
2013年太陽能電池廠商的銀根將持續緊縮,且仍難脫離市場供過於求的困境(圖3),恐將面臨加速整併的抉擇,以藉此掌握品牌、專利技術、增資籌碼、客戶群等有力的資源強化營運體質,渡過這波景氣寒冬。
圖3 2010~2015年全球太陽能需求走勢 |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顧問兼組長高鴻翔表示,太陽能電池供應商競爭過於激烈,導致擴產速度過快,已釀成供給過剩與獲利急遽下滑的窘境,不堪虧損擴大的歐洲與美國太陽能電池廠紛紛宣布破產;其他透過有限資金仍在苦撐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商則相繼面臨倒閉,抑或收購或被收購的命運,預計2013年將會出現更多太陽能電池業者倒閉和整併案件。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上游材料和下游系統,太陽能中游電池與模組獲利最少,且毛利率不斷下探,使得電池及模組已淪為賠本生意,換言之,電池業者藉由購併獲得更多產能的同時,亦等同賠掉更多的錢,故擴展營運規模已不再是太陽能電池廠收購的主要動機。高鴻翔分析,2012年開始,太陽能電池廠商收購的目的並非為取得充裕的銀彈與產能,而是獲取品牌、專利技術、增資、客戶群等更有價值的營運利器,如2012年新日光買下台達電旗下太陽能電池製造商旺能,以及韓國韓華集團收購Q-cells等,在在顯見此一發展趨勢。
由於太陽能景氣轉趨低迷,太陽能廠向銀行借貸門檻拉高,新日光憑藉旺能母公司台達電的光環,將較容易向銀行尋求增資,以獲取更多資金持續支撐企業營運;據了解,台達電將擁有新日光與旺能合併後新公司約17%的股權,成為最大股東。至於韓華集團則可透過購併Q-cells取得品牌、專利技術及歐洲和美國生產據點。
另一方面,在歐盟及美國雙反案持續發酵之下,中國大陸太陽能電池廠於2013年也將掀起更大一波整併風潮。高鴻翔指出,隨著中國大陸政府財務吃緊,扶植國內為數眾多的太陽能電池和模組製造商已逐漸難以為繼,因此培植政策勢必有所取捨,以目前中國大陸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廠產能達1千兆瓦(GW)以上的至少十四家觀之,遲早會面臨僅能挑選少數大廠繼續培育的局面;預期大品牌、財務較健全、負擔就業人口偏高及借貸過於龐大的太陽能電池廠,將成為優先受政府保護的對象。
有鑑於此,2013年中國大陸太陽能電池廠將更迫切尋求整併。高鴻翔認為,中國大陸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的收購對象,除國內同性質的業者之外,亦極有可能購併歐洲或美國太陽能電池廠,以藉此取得歐洲或美國的生產據點,以降低歐盟與美國雙反案的衝擊。
除LED上游晶粒與太陽能電池廠之外,面板供應商亦受到大尺寸面板市場供給過剩牽累,造成毛利率逐步萎縮而面臨獲利困境。所幸,國際一線與二線電視品牌商已積極投入4K×2K電視產品開發,因而激勵大尺寸4K×2K面板需求走揚,可望成為面板廠高獲利的產品線。
電視品牌商力拱 4K×2K面板需求增溫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分析師葉貞秀表示,三星(Samsung)與樂金(LG)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電視量產時間遞延,遂讓4K×2K電視趁勢填補高階電視機市場的缺口,不僅國際一線電視品牌商趨之若鶩,中國大陸與台灣品牌商亦對此市場躍躍欲試。
據了解,繼索尼(Sony)、樂金、東芝(Toshiba)、康佳、奇美、聲寶等電視品牌商4K×2K終端產品上市後,中國大陸六大電視品牌商長虹、海爾、海信、康佳、創維及TCL亦醞釀跟進,惟目前商品面市時間未知。
有鑑於此,夏普(Sharp)、三星、樂金顯示(LGD)、友達、奇美、京東方、華星等面板製造商無不加快大尺寸4K×2K面板投產速度,搶分市場杯羹(表1)。
不過,葉貞秀分析,儘管在眾多一線與二線電視品牌商力挺之下,2013年大尺寸4K×2K面板市場需求將有較為顯著的增長,然而,電視品牌商布局4K×2K電視,主要係瞄準50吋以上的高階電視市場,因此面板供應商雖可藉由大尺寸4K×2K面板獲得較高的利潤,但挹注的營收貢獻仍有限,難成為獲利的主力來源。
葉貞秀認為,目前索尼84吋4K×2K電視售價約新台幣80萬元。若欲進一步加速4K×2K電視普及,降低售價與發展支援具吸引力的內容為當務之急。因此,除透過提高良率降低生產成本之外,電視品牌商亦計畫推出55吋與60吋4K×2K電視,讓4K×2K電視價格更容易為市場所接受。
總的來說,面對2013年市場供過於求態勢仍將延續,LED上游磊晶、太陽能電池及面板供應商已計畫藉由整併與發展高毛利產品,來掌握更多有力的營運籌碼並提高獲利,以待景氣回春時,搶攻更大的市場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