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矽成本優勢浮現 即思創意站穩WBG利基市場

隨著AI應用快速成長,包含AI伺服器、AI PC需要能源效率更高的元件,來支援耗能的運算需求。另一方面,碳化矽元件價格下跌,市場發展出現重要轉折。即思創意執行長顏誠廷指出,由於中國碳化矽供應商大量擴產,碳化矽材料從2023年到2024年價格幾乎腰斬。6吋晶圓價格已從過去每片超過1,000美元,降至接近百元美金水準。價格大幅下滑主因,是中國掌握材料自主,投入大量產能,導致碳化矽產業競爭加劇。相較之下,台灣目前投入碳化矽元件設計的廠商不多,同時台灣的碳化矽在產品定位上,更重視效能與品質。...
2025 年 02 月 17 日

關稅影響產業布局 提升供應鏈韌性應對川普2.0(1)

川普2.0政府對全球貿易政策帶來重大變革,對中國、加拿大及墨西哥實施高額關稅,衝擊供應鏈布局。美國優先政策強化經濟安全,台灣企業加速供應鏈本地化與轉移,以應對貿易壁壘與地緣政治風險。 在川普上任的前幾週中,美國採取一系列他從未嘗試過的行動,例如對美國的鄰國徵收大規模關稅,透過人力削減取代部分聯邦政府勞動力,並試圖透過行政命令改變憲法規定的公民法。外交政策也不例外,在就職演說中,川普幾乎沒有提及幾十年來主導美國外交政策的議題:亞洲、歐洲和中東的戰爭與和平議題。相反,他談到了擴大美國在西半球的領土(以及登陸火星)。...
2025 年 02 月 14 日

關稅影響產業布局 提升供應鏈韌性應對川普2.0(2)

川普2.0政府對全球貿易政策帶來重大變革,對中國、加拿大及墨西哥實施高額關稅,衝擊供應鏈布局。美國優先政策強化經濟安全,台灣企業加速供應鏈本地化與轉移,以應對貿易壁壘與地緣政治風險。 貿易戰對製造業供應鏈影響...
2025 年 02 月 14 日

EV/資料中心強力帶動 SiC需求2025大漲

隨著生成式AI與電動車市場快速發展,加上全球節能減碳需求提升,碳化矽(SiC)應用在2025年迎接重要轉折。預期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將導入碳化矽以提升能源效率,加上電動車市場需求持續成長、儲能系統與再生能源的應用擴大,帶動碳化矽在兩大應用市場齊頭並進。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與技術升級的挑戰,台灣廠商積極布局,預期將在新一波半導體材料革新浪潮中扮演關鍵角色。...
2025 年 02 月 07 日

台寬能隙半導體供應鏈成型 碳化矽/氮化鎵雙軌發展

寬能隙半導體市場正歷經重要轉折,碳化矽(SiC)受到中國大量擴產,6吋晶圓價格幾乎腰斬,為產業帶來新的機會與挑戰。碳化矽降價讓更多中、低階產品有機會採用,擴大碳化矽的應用範圍。但是碳化矽降價也讓台廠,面臨如何尋找獨特市場地位的挑戰,避免陷入低價競爭。而氮化鎵(GaN)受惠於全球主要IDM廠商的8吋、12吋產能陸續開出,成本降低,應用領域持續增加。...
2025 年 02 月 04 日

想定偏誤或過早布局? 純推論晶片面臨轉型壓力(1)

在AI模型訓練完成,開始向使用者提供服務後,AI推論需求將遠大於訓練需求。因此,許多大廠早在數年前便開始研發雲端專用的純推論晶片,希望搶得先機。但目前這類純推論晶片的開發計畫多已宣告終止,顯示純推論晶片的發展似乎遭遇困境。...
2025 年 02 月 03 日

想定偏誤或過早布局? 純推論晶片面臨轉型壓力(2)

在AI模型訓練完成,開始向使用者提供服務後,AI推論需求將遠大於訓練需求。因此,許多大廠早在數年前便開始研發雲端專用的純推論晶片,希望搶得先機。但目前這類純推論晶片的開發計畫多已宣告終止,顯示純推論晶片的發展似乎遭遇困境。...
2025 年 02 月 03 日

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總經理黃國聰:瞄準專用服務型機器人藍海

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機器人產業正進入新的成長階段。從過去以工業自動化為主的應用,逐步擴展到各行各業的專業服務領域。隨著疫情帶動大量服務型機器人應用,後續也延伸出專業用的服務型機器人商機,協助醫療與製造等垂直領域,導入更多自動化服務。專業用服務型機器人需要精準且客製化的軟、硬體設計,可望成為台廠搶攻機器人市場的重要機會。...
2025 年 02 月 03 日

MCU結合微型AI 智慧應用深入製造現場(1)

在AI熱潮從雲端朝向邊緣端延伸的當下,能夠在感測器層進行AI運算的微控制器(MCU),以及相對應的微型人工智慧(TinyAI)技術也正迅速發展,並在智慧製造領域大放異彩。 製造場域「智慧微型化」時代來臨...
2025 年 01 月 22 日

MCU結合微型AI 智慧應用深入製造現場(2)

在AI熱潮從雲端朝向邊緣端延伸的當下,能夠在感測器層進行AI運算的微控制器(MCU),以及相對應的微型人工智慧(TinyAI)技術也正迅速發展,並在智慧製造領域大放異彩。 AI結合智慧製造 三大重點發展方向浮現...
2025 年 01 月 22 日

產業級Arduino也擁抱LLM AI

Arduino最初只用於電子興趣創作,但因易懂易學的特性其用戶群不斷擴大(宣稱已達3,300萬人),且各產業的IoT實務應用開發需求日益增多,在專業電子開發人員有限下,讓本已熟悉Arduino開發的人平順轉向產業實務開發,是最便捷的作法。因此2020年1月CES展期間Arduino正式提出Arduino...
2025 年 01 月 21 日

Silicon Labs亞太區暨日本業務副總裁王祿銘:2025物聯網/邊緣AI深度結合創新局

在經歷2024年生成式AI狂飆之後,物聯網與邊緣運算預計在2025年將進一步落地。物聯網產業在2024年經歷重大變革,其特點是物聯網安全協議的改進以及全球政府、產業領導者和利害關係人之間的協作。相關產業應用在網路資料持續成長的狀況下成長,AI與物聯網的深度結合也將創造更多應用契機。...
2025 年 01 月 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