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輸入多重輸出(MIMO)空中下載(Over The Air, OTA)測試需求湧現。為了提供更準確的通道模擬測試,美國無線通訊協會(CTIA)預計將於明年第一季強制執行長程演進計畫(LTE)通訊系統中的MIMO OTA測試規範,讓紛擾多時的LTE MIMO OTA測試終於有標準可循,亦將為耕興、台灣檢驗科技(SGS)、立德國際商品試驗、毅獅科技等實驗室與儀器商,帶來龐大的MIMO OTA測試商機。
毅獅科技副總經理邱鵬彰表示,標準組織在訂定通訊標準前,通常會提出許多測試案例(Test Case),再根據這些測試案例所在空間,量測無線電通道(Radio Channel),之後便會簡化、歸納這些量測數據並產生數學模型;不同測試案例下的通道模型(Channel Model)即是依此產生,如第五代行動通訊(5G)標準目前即被提出了共十二種通道模型。
邱鵬彰進一步指出,待通道模型產出、標準底定後,通訊晶片商便會依據基地台模擬器、通道模擬器等連接性測試方法模擬測試案例,並依此開發晶片;值得注意的是,除非是像聯發科、瑞昱等提供完整公板平台的通訊晶片商,否則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等晶片商僅會透過通道模擬器及基地台模擬器來驗證晶片收發效能,此間並不會考慮到天線配置對於通訊系統的影響。
不過,邱鵬彰分析,由於單輸入單輸出(SISO)天線時代將因4G通訊崛起而落幕,取而代之的是須在多重路徑(Multi-path)下傳輸訊號的MIMO天線,且隨著通訊標準改朝換代,通道模型也益發複雜,因此通訊系統廠亟須透過能準確模擬、生成通道模型的MIMO OTA測試,來驗證MIMO天線及系統效能。
立德國際商品試驗手機事業部之OTA檢測部資深經理吳俊吉透露,事實上,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及CTIA早就有意將LTE MIMO OTA測試標準納入規範,最後雙方協議,由CTIA主導此一標準制定,詳細LTE MIMO OTA規範測試方法、步驟、環境等。目前,CTIA OTA工作小組(CTIA OTA Working Group)預計於今年10月初公布規範,並於2015年1月讓測試標準強制上路。
吳俊吉指出,MIMO OTA測試與空間相關係數(Spatial Correlation)極為相關,這取決於多重路徑的角擴展(Angular Spread)和多天線間的距離、交互耦合及輻射場圖型等;為了測量和驗證MIMO天線和通訊系統的性能,MIMO OTA要確實評估終端使用者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碰到的條件下,對於數據傳輸的吞吐量(Throughput)有何影響,因此MIMO OTA測試中最關鍵的挑戰是如何在無反射實驗室(Anechoic Chamber)產生一個最接近真實環境的空間、角度和射頻通道模型。
邱鵬彰認為,隨著MIMO天線在通訊系統中愈來愈廣為所用,為了準確模擬訊號在MIMO多重路徑下的收發效能,能產生通道模型的MIMO OTA測試將變得愈來愈重要,再加上CTIA即將公布LTE MIMO OTA測試規範,種種發展都將為MIMO OTA測試/驗證市場捎來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