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c通道生醫感測晶片提升類比數位轉換效能

2022 年 06 月 20 日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於本周舉行的2022年IEEE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研討會(VLSI Symposium),發表了一顆具備微縮能力的神經訊號讀取晶片,主打世界最小尺寸的訊號紀錄通道,可用於神經醫學實驗,同步擷取神經元的局部場電位與動作電位。該微晶片採用創新的類比數位轉換架構,透過交流耦合一階差量三角積分(AC-coupled 1st order delta-delta-sigma architecture)的調變設計,可以將微弱的神經類比訊號低失真轉換至數位訊號。超小型通道能直接將輸入訊號進行數位化,可望突破現有技術,打造出更高解析度的生物感測工具。

用來開發多通道人機介面的晶片設計要求嚴苛,低功耗和小尺寸成為關鍵挑戰。近期出現了多種創新的讀取電路設計,滿足上述需求的同時,也要顧及像是雜訊抑制、直流電壓偏移校正、輸入訊號範圍等性能考量。然而,要在這些性能指標之間做出取捨並不容易。直接數位化(Direct digitization)的前端電路在靠近訊號源的那端直接將輸入訊號進行類比數位轉換,據研究顯示,這很可能可以大幅減少所需尺寸,但功耗可能居高不下,在頻寬或直流電壓偏移校正方面,效能也有限。

imec此次發表的神經訊號讀取晶片具備增強型數位化性能,與imec開發的Neuropixels探針相比,展現了更佳的抗躁、功耗與尺寸表現,同時利用交流耦合的差量三角積分調變器,增加訊號感測的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與直流電壓的偏移容差。

差量三角積分架構還能實現數位訊號具備的多數功能,例如抗疊頻失真的濾波功能。因此,利用22nm FD-SOI製程這類高度微縮化的技術,就可能把通道尺寸大幅微縮至0.005mm2,並提升訊號品質。

 

標籤
相關文章

IMEC機器人Walt進駐Audi Brussels生產線

2017 年 04 月 12 日

IMEC與格羅方德AI晶片大突破 神經網路運算聯手IoT邊緣設備

2020 年 07 月 23 日

愛德萬再獲VLSI客戶滿意度評比最佳測試設備供應商

2021 年 05 月 21 日

imec高光譜成像鎖定腫瘤活體細胞偵測

2023 年 02 月 02 日

imec整合固定式光電二極體於薄膜影像感測器

2023 年 08 月 29 日

imec/三井化學推動EUV奈米碳管光罩護膜商用

2023 年 12 月 25 日
前一篇
MIC:2022全球半導體市場再成長10.4%達6,135億美元
下一篇
解決電熱不穩定 線性MOSFET提升工作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