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推波助瀾 2020年多核MCU出貨破10億顆

作者: 李依頻
2015 年 12 月 11 日

物聯網(IoT)挹注多核微控制器(MCU)新活水。根據ABI Research統計預估,2015年多核MCU出貨量約為1.5億顆,而在物聯網發展熱潮持續驅動下,2020年可望大幅攀升至10.3億顆,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54%。


ABI Research指出,工業物聯網、穿戴式裝置和智慧家庭是目前驅動多核心MCU出貨成長的三大應用,但未來主要的成長將來自智慧家庭,預估至2020年多核MCU總出貨量中約有36%,相當於4.5億顆是應用於智慧家庭市場。


ABI Research策略技術副總裁Malik Saadi表示,傳統上,裝置製造商傾向使用多顆單核MCU來處理多種感測與連結功能。雖然單核MCU設計簡易,且具有更快的原型設計製作與上市時間,但以此方法製作的產品,藉由空中介面方式升級的彈性較差,甚至完全沒有,導致產品壽命有限。


為了因應未來的物聯網應用,網路可擴展性、互通性、嵌入式智慧以及能效皆是下世代物聯網裝置至為關鍵的要素,此將促使相關裝置加速整合多核MCU,以滿足經常性升級需求,達到更長的使用壽命。多核MCU將賦予軟體更智慧的能力,藉以支援創新特色和增進功能,譬如感測器融合或人工智慧。


目前市場上已有成熟的低功耗、低成本的多核MCU,其中許多都已整合Wi-Fi、藍牙和IEEE 802.15.4等連結功能,以及加速度計、陀螺儀、溫度感測器和磁力計等各種微機電系統(MEMS)感測器。部分MCU供應商,如飛思卡爾(Freescale)和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主動採用多核MCU策略,瞄準異質連結與感測功能,藉以替未來鋪路。


未來,MCU供應商應盡可能將連結與感測器解決方案整合到單核MCU,從而擴充產品規模;最佳化成本、晶片面積、功耗,以及整合未來智慧功能。物聯網設備製造商則須客製化自己的產品,並採用市面上不同的連結和感測功能,來確保眾多的先進功能和適應多樣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Saadi認為,MCU製造商將須轉變策略朝向發展多核、多種功能MCU,否則物聯網產品製造商將選擇最有效的MCU來製造混合市面上不同連結與感測解決方案的產品,而此將不利於未來產品成功。

標籤
相關文章

新唐年底推新系列MCU 加密功能更強化

2016 年 04 月 14 日

新系列MCU問世 Microchip推升物聯網安全防護

2018 年 06 月 26 日

布局中國市場 英特爾攜手華為研發TD-LTE方案

2012 年 05 月 03 日

搶食5G大餅 愛立信/LG Uplus攜手合作

2015 年 10 月 20 日

介面設計更簡便 微芯推出強化圖形處理MCU

2017 年 07 月 03 日

8/32位元夾殺 16位元MCU靠硬體市場殺出重圍

2018 年 07 月 02 日
前一篇
中國業者崛起 太陽能逆變器市場量增價跌
下一篇
專攻小量訂單與新產品 貿澤電子突圍元件通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