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引發網通/電信供應鏈混戰

作者: 黃繼寬
2009 年 11 月 11 日

以行動寬頻服務為主要訴求的長程演進計畫(LTE),由於在語音通訊功能的標準規範仍付之闕如,因此雖是電信陣營所主導的技術標準,卻流於只能用來進行資料的傳輸。此一濃厚的網通技術色彩,也導致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手機製造商與網通設備製造商,在LTE世代勢必狹路相逢。
 




台灣羅德史瓦茲業務經理曹維陵表示,由於LTE橫跨網通與電信的特性,因此兩大產業將難避免短兵相接。



台灣羅德史瓦茲(Rohde & Schwarz)業務經理曹維陵指出,對LTE感興趣的客戶群中,除了手機製造商之外,以往被認為與行動通訊關係較為疏遠的網通業者,也不在少數。此一現象的成因,和網通業者投入全球微波存取互通介面(WiMAX)終端裝置開發已開始展現成果,以及LTE的應用和網通領域高度重疊有密切的關係。
 



 事實上,LTE標準中和語音通訊有關的規範,直到11月初在AT&T、威瑞森(Verizon)、Orange、諾基亞西門子(Nokia-Siemens)等大廠的努力下,才拍板定案出一個稱為One Voice的多媒體子系統(IMS)設定檔(Profile)。在此之前,業界並未就如何以LTE進行語音通訊完全達成共識,因此可說是橫跨在資料通訊(Datacom)與電信(Telecom)之間的匯聚型技術。



針對WiMAX和LTE之間的技術特性,曹維陵指出,從物理層來看,WiMAX和LTE有極高的相似性,惟LTE對行動性(Mobility)的規範更為嚴謹,因此網通業者若能在WiMAX市場上有所斬獲,跨足LTE的技術門檻會比以往2G/3G世代低許多。
 



但曹維陵也強調,技術門檻較低並不表示具備WiMAX開發能力的網通業者皆可順利跨足LTE,因為移動性本身就是一個需要長期研究才能略有小成的課題。此外,電信業界的商業門檻較高,如果網通業者的規模不夠大,想進入LTE市場也非易事。不過,近來有些規模較大的網通業者已開始對手機製造商研發團隊進行挖角,確實展現台灣網通業者對LTE市場的企圖心。
 



隨著下半年市場景氣好轉,台灣的客戶群對投入LTE產品開發的熱度也急速升溫,不僅對LTE量測解決方案的詢問度大為提升,而且問題也比上半年更加深入。很明顯的,台灣的客戶群對LTE終端裝置的開發,已不再是虛晃一招。

標籤
相關文章

LTE搶頭香 電信業者輸不得

2009 年 11 月 18 日

中華電信董座呂學錦:寬頻改變半導體生態

2011 年 04 月 28 日

Femtocell節能減碳效果惹爭議

2009 年 12 月 11 日

搭配多元化服務 WiMAX迎戰LTE

2010 年 10 月 14 日

中國移動轉向TD-HSUPA TD-LTE發展蒙塵

2011 年 06 月 30 日

兩岸漫遊商機可期 TD-LTE在台發展優勢大

2011 年 08 月 17 日
前一篇
飛思卡爾開拓Smartbook產品系列
下一篇
飛思卡爾USB介面IC減少裝置接頭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