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FET產品線到位 TI進軍PC電源

作者: 黃繼寬
2010 年 01 月 15 日

隨著中央處理器(CPU)的供電設計主流轉移至高相位數設計,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市場也呈現爆炸性成長。近年來在類比元件領域著墨甚深的德州儀器(TI),藉由購併Ciclon,補足電源產品線中的MOSFET缺口,同時也宣告將進軍原本競爭就已相當激烈的個人電腦(PC)電源市場。



德州儀器電源產品亞洲區市場開發協理羅偉表示,TI購併Ciclon取得MOSFET技術後,電源管理產品線涵蓋面向更周延,也替未來的整合埋下伏筆。



德州儀器電源產品亞洲區市場開發協理羅偉表示,隨著英特爾(Intel)等供應商的產品不斷推陳出新,CPU電源設計的規範也持續演進,導致高相位數設計迅速成為市場主流。如華碩、技嘉等旗艦級主機板產品的供電相數均已超過24相,一般主流主機板的相位數也提升到6相。根據Databeans的數據,2009年低電壓MOSFET的市場規模可達40億美元。
 



就整個MOSFET市場的生態來看,不僅供應商眾多,且高低階市場各有土洋廠商環伺,如快捷(Fairchild)、國際整流器(IR)、意法半導體(ST)占有高階市場,立錡、茂達等則盤據低階市場。針對如何從大廠與本土供應商包夾中突圍,羅偉認為,創新架構與回應價格壓力的能力,是在MOSFET市場中立足的關鍵。TI購併自Ciclon的MOSFET架構是一種名為NexFET的創新架構,與市場上眾多供應商所採用的溝槽式架構不同。NexFET具有低導通電阻、低閘極電容特性,與溝槽式架構相比,其導通電阻特性相似,但閘極電容可降低50%以上,因此性能更優異。
 



而在成本方面,由於TI採用雙面散熱結構封裝設計,因此元件散熱性能更佳,可承受電流量也更大,客戶只須用一顆元件便可實現低側(Low Side)設計。相較於目前大多數主機板均採用一高二低架構,其成本優勢不言可喻。羅偉宣稱,TI的MOSFET元件頂部熱阻每瓦僅攝氏1.2度,且MOSFET可承受的電流量可達35安培。
 



展望未來,羅偉相當看好MOSFET與驅動器(Driver)整合成單一元件,亦即所謂Dr.MOS的趨勢,並表示TI日後也會推出符合Dr.MOS規範的產品。

標籤
相關文章

立錡突圍TI類比攻勢 台積電扮關鍵要角

2010 年 10 月 25 日

瞄準通訊/工業電源需求 TI新品傾巢出

2011 年 04 月 21 日

提升電源/數位管理效率 混訊FPGA獻策

2010 年 10 月 13 日

全球瘋4G 時脈/交換器/DSP IP新品紛出籠

2011 年 03 月 30 日

重大購併再起 亞德諾148億美元買下凌力爾特

2016 年 07 月 28 日

射頻/功率/光源應用護航 化合物半導體前景可期

2017 年 01 月 20 日
前一篇
電子書中也有黃金屋 電子業群雄齊淘金
下一篇
Win7開創觸控PC時代 性價比戰況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