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幸福是感測驅動的?

如果有網友在你負責的官網留言,對公司正在銷售的產品提出更新建議,沒有留下真實姓名,你會怎麼處理這則留言?多數人一定是依據公司制定的標準作業流程(SOP),回覆事先審核過的罐頭文字,甚至有些人,還會直接置之不理,因為留言沒有提供真實姓名,所以一律不予理會。
2021 年 05 月 10 日

你真的會設定行銷誘因嗎?

今年三月中旬發生的「鮭魚之亂」,引發社會各界的聲音,有人認為是價值觀的混亂,也有人認為這是年少輕狂,也有當事者認為是青年熱血,反正名字再改回來就好了。沒錯!這整個事件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在「改回來」這三個字,如果法令規定,人的一生只能改一次名字,你認為還會有這麼多的人,為了行銷活動而改名嗎?
2021 年 04 月 12 日

數位科技帶動遊戲化趨勢

「遊戲化」(Gamification)的概念在2002年出現,但直到2010年才開始被遊戲開發商,大量應用在遊戲內容企劃裡,透過環環相扣的獎勵元素,引導遊戲玩家沈浸於解鎖任務的刺激感,以及頻繁獲得獎勵的快感,讓玩家在追逐刺激與獎勵的過程中,認識體會遊戲內容,漸進的累積玩家對遊戲的黏著度。這段時期的遊戲化設計專家,最常使用的遊戲體驗設計方法,簡稱為PBL:分數(Point)、徽章(Badge)、排行榜(Leaderboard)。
2021 年 03 月 15 日

被溫水燉煮的消費脈絡

我曾經在2019年初的專欄裡,提到英國歐睿國際公司(EI)的全球十大消費趨勢研究,那個時候還沒有出現COVID-19,當時EI認為在2020年,人們會受到全球網路自媒體和社群媒體的影響,持續縮短社交距離和突破社交區域限制,社群交友的範圍也會更多元國際化,人們會透過社交媒體,發展更親密的遠距交友,產生更多更新的互動交流、體驗和分享。
2021 年 02 月 15 日

螢幕保衛戰的現在進行式

新冠疫情的持續延燒,促使影音串流業者的使用戶快速成長,Disney+目前被喻為是家庭使用戶的親子訂閱首選,在去年12月就宣布已經擁有8,680萬人的訂戶數,甚至預估至2024年,訂戶數會超過9,000萬人。這是很驚人的數字,如果以Disney+目前的單月訂閱費用6.99美元來計算,每個月的收入就將近6億美元,而Disney+又宣布要在今年3月起,調漲每月訂閱費為7.99美元,假設訂戶數持續增加,調價後每個月營收就會將近8億美元,預估2024年的營收可能突破100億美元。
2021 年 01 月 14 日

每天給自己一點正能量

最近發現某位已婚生子的女性同仁,手上戴著挺引人注目的鑽戒,過往她給我的印象是穿著樸素、生活消費行為簡樸,突然戴著讓我看得到鑽石的環戒,不尋常的舉動,讓我的行銷細胞忍不住了。在某次的會議後,我輕巧的寒暄一句:「應該有一克拉吧,老公送的?」她回答:「這是婚戒,一直都放在保險箱,感覺2020年發生好多事,再不拿出來戴,什麼時候戴?」有點感傷。
2020 年 12 月 10 日

你還在看著後照鏡開車嗎?

今年全球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各產業在2019年底的營運規劃,對照2020年的實際狀況,幾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規劃案。曾經有幾位專案經理跟我說,看到今年的實際營運報表數字,真的會懷疑人生,去年想的怎麼跟今年做的差這麼多,而且現在又要開始規劃明年,明年的狀況又很難掌握,去年的經驗值已經不適用於今年,今年的經驗值,能夠作為規劃明年的參考嗎?還是應該以去年的經驗值來規劃明年?
2020 年 11 月 12 日

神經行銷 信不信由你

新產品上市前,或是產品銷售數字不如預期時,行銷團隊通常會使用問卷調查、街頭訪談或焦點團體座談等調查方法,企圖瞭解消費者的購買動機與行為。這些行之有年的研究方法,在傳統媒體盛行的年代,因為消費者接收產品訊息的管道有限制,研究者可以運用量化驗證和質化分析,側寫消費者的行為與動機,就算是最後的調查結果,與消費者心中真正的想法,還是有一段距離,但也是比完全都不知道的好。
2020 年 10 月 19 日

找到不可理喻的不可思議

上週搭高鐵到南部出差,我坐在南下行程的車廂裡,看到高鐵的例行推車販賣服務,服務員臉上帶著很親切的微笑,以輕快的碎步,推著擺滿販賣商品的推車,沒有被任何一位乘客攔停,服務員很順利的滑過走道,完成這趟例行任務,但是這節車廂的營業額是零,這次執行任務成本的投入,沒有跟消費者達到任何形態的互動。
2020 年 09 月 17 日

錙銖必較的訂閱綁定人生

《蘋果新聞網》宣布取消會員訂閱制服務,立刻有網友鐵口直斷的說:「訂閱制已死」。因為平價優質的消費需求,讓內容供應業者落入「十分耕耘、兩分收穫」的無限迴圈,低價競爭與持續供應內容的不間斷服務壓力,形成無法損益兩平的財務壓力,長期被這兩股力量捶打,再怎麼巨大也會被壓垮。...
2020 年 08 月 13 日

留意X世代帶來的高齡商機

邁入2030年的X世代(1965-1980)就要正式跨入中年及初老的門檻,這個世代的童年與青少年時期,經歷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父母親在更艱苦的經濟環境中成長,普遍認為滿足家庭物質需要才是最優先的任務。因此,被父母疏於照顧的X世代,反而產生更深刻的生存危機意識,經歷高度競爭環境的磨難,更強化了追求安定感的自我實現意識。
2020 年 07 月 13 日

數位化、數位優化、數位轉型

2020年蔡英文總統的520就職演說,揭示臺灣未來要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其中在第二項戰略裡,提及「數位轉型」這四個字,等於正式將數位轉型提升至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
2020 年 06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