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遠距!多少忙碌假汝之名而行

俗話說「事非經過不知難」,我終於能體會,想要成為視訊網紅的辛苦歷程。 最近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許多會議被改為以遠距方式進行,甚至大學課程也要使用遠距教學方式進行。學習使用遠距會議或教學的軟體並不困難,真正困難的,是要在視訊攝影機鏡頭前,持續保持認真情緒的自言自語。
2020 年 05 月 11 日

洞察《春江水暖》 掌握《鴨先知》

疫情嚴峻,正是思考如何改變的時候, 過去的組織變革阻力, 目前可能正處於真空期, 以前組織不敢試驗的方法或場域, 現在很可能是最佳的測試時機。
2020 年 04 月 13 日

訂價是科學?還是藝術?

法國有句諺語:「價格終會被遺忘,只有產品的品質還在。」消費者對價格的記憶是短暫的,但是低價劣質產品遺留的挫敗感,會形成難忘的記憶,投射為對品牌形象的厭惡;高價優質產品與良好的售後服務,才是形塑消費者持續正向價值認知的決定性因素。專業的產品經理,必須完美展現產品能給予顧客的價值,同時轉移消費者心中的「價格探照燈」。
2020 年 03 月 12 日

重新檢視媒體識讀能力

2007年iPhone+3G的科技產品問世之後,改變了人們與網路的依存關係,同時也改變了人們透過網路傳遞訊息的方式,而且還逐漸侵蝕傳統大眾傳播媒體的影響力,許多研究將依附網路傳遞訊息的方式,稱為新媒體,意圖與傳統的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媒體區隔。
2020 年 02 月 01 日

是時候了!改變科技快轉人生

去年底和朋友們在一場聚會裡,突然有人把話題轉向探討2019年最火紅的科技應用,經過幾分鐘的胡思亂想後,最後大家半開玩笑的一致通過,「倍數播放」是去年最令人感到溫馨實用的科技應用。
2020 年 01 月 04 日

得美感者 得商機

最近這兩週,屈指算算,我已經被10多位朋友推薦看一段只有4分45秒的動畫影片,當然,我也不負眾望的看了至少五遍,然後大概也推薦給100多位朋友看這段影片,你可能已經猜到了,沒錯!就是「星宇航空機上安全影片」,如果你還沒有看過,在Youtube輸入「星宇航空」就找得到了。請放心,這絕對不是業配文,而且我也沒有必要為這部動畫打知名度,這部影片在Youtube上架半個月,就已經累積120萬以上的瀏覽次數。
2019 年 12 月 01 日

「分類」對我們產生 巨大的影響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跟著書店的分類書架瀏覽每一本書名,突然發現有一本書,似乎不應該是屬於這個類別的書架,你可能會懷疑是被其他人隨意放回書架,但是再仔細看看又發現,相同的書連續好幾本放在一起。沒錯!這本書就是被書店劃分到這個類別,你會覺得這本書放在這裡很奇怪的原因,是因為書店設定的分類和你想的分類不一樣。
2019 年 11 月 02 日

十個數位趨勢 改變你我生活形態?

1999年看完《駭客任務》(The Matrix)電影後,影像特效及特技動作畫面,讓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可能當時我的數位化涉入程度還不深,對於劇情內容的感動程度,反而遠低於影像特效與特技動作。2019年再看一次4K數位化版本的《駭客任務》電影,讓許多經歷20年數位化環境的影迷們(當然也有我),對於劇情有更深刻的體會,不但在網路又再激起一波討論的聲浪,而且讓很多人突然領悟,為什麼在形容駭客時,總是讓人產生「黑色陰冷時尚」的感覺,原來就是來自於這部電影的「尼歐」(Neo)角色。
2019 年 10 月 26 日

創新是來自進步,還是退步?

國內許多企業組織習慣將中元普渡供品,在祭拜活動結束後,分享給組織成員,主要用意是擴散「添好運」的氣氛,祈福意味濃厚,所以多數的供品含有「旺、乖、寶」等用字。每年,我也都會被分享到這份福氣,最有意思的是,我每年都會看到或被分到老牌速食麵「維力炸醬麵」,一塊麵附兩個碗,一個碗拌麵,一個碗裝湯,偶而加兩塊滷豆乾或一顆滷蛋,是許多人學生時代的記憶。
2019 年 09 月 07 日

國際化是什麼意思?

在你的腦海中有沒有這樣似曾相識的情境?一個簡單的中文名詞,必定緊跟著英文字彙,如果是專有名詞,那更一定會緊跟著英文字彙,不論這個專有名詞是不是已經被約定俗成或耳熟能詳,反正,加上一串英文字「看起來就很有國際化的感覺」,這句話是我在一場研討會中,聽到演講人穿插的笑話之一,可是這句話,反而引起我的連鎖思考反應,我立刻翻閱今天所有演講人的簡報內容,赫然發現,這樣的「國際化」現象,還真的很普遍吔。
2019 年 08 月 13 日

再想想,你被涵化了嗎?

我的開放式書櫃很容易堆積落塵,特別是在夏季的時候,所以我習慣在春夏交會時刻,擦拭整理書櫃。只要有整理物品經驗的讀者,肯定體驗過跟我一樣的行為,一邊整理東西,又一邊看東看西的,樂趣不在於最後的整齊清潔,而是在整理過程中,可能發現的意外驚喜(Serendipity)。
2019 年 07 月 06 日

放棄知識傲慢的本質思考

唯有瞭解知識極限的人,才會謙虛的對待知識,並時時刻刻對自己的知識產生懷疑。 創意就是來自於放棄知識的傲慢。
2019 年 06 月 0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