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時間搶奪戰

趁著連續假日去逛實體書店,就被「亞馬遜書店一生必讀百大推理小說選書」這個廣告金句吸引,留意到美國華裔作家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的系列醫學驚悚推理作品,我先在書店拿起手機,很熟練的上網查詢瀏覽她的個人資訊後,才決定買幾本回家閱讀。連續看完三本系列作品,我發現自己對「必」這兩個字,有行為成癮之虞,到日月潭會被阿婆茶葉蛋「必吃」吸引,到東京也經常選擇菜單上的「必點限定」,到商場看到「必買」就會不自覺的走過去看一下,到書店看到「必讀」竟然就買了三本。結果,很有小確幸,是很愉快的閱讀體驗。
2019 年 05 月 19 日

解決問題要從貼心著手

最近有二個不幸的交通事故,都是與行人走在斑馬線上,被大型轉彎車輛撞倒有關。遂引起部份專家學者,提議斑馬線應該重新劃設位置,並拉長行人與車輛之間的距離,讓行人擁有更安全的行走空間。但是,也有部份專家學者呼籲,大型車輛轉彎的時候,駕駛必然會產生視線盲區,行人應該要學會辨識盲區,在使用斑馬線穿越馬路時,避免站在駕駛視線盲區的位置。
2019 年 04 月 21 日

縮短企業內數位落差

資策會MIC的產業顧問學院有幾位特聘的講師,習慣在課程正式展開前,要求學員們自我介紹,藉以掌握學員對課程內容的期望值,然後講師會再微調講述內容,以滿足更多人的期待。這個自我介紹的過程,是我最喜歡旁聽的部份,因為可以聽到學員們來報名上課的真正動機,有些個性較外放的學員,會趁機來一段工商服務,有些個性內斂的學員,敘述的內容就像是個人的內心獨白。
2019 年 02 月 24 日

社群媒體不能打群架

有個朋友來電,他說現在很多人都在使用社群媒體宣傳行銷,而且從網站吸收資訊的年齡層也愈來愈寬廣,所以他也想要聘請一位小編來幫忙經營社群,可是又不知道應該從那一個社群媒體開始比較好,希望我可以給他一點意見。
2019 年 01 月 05 日

掂掂自己的社群影響力

網路流傳一則國中學生英文考試的笑話,考題是「三個人類生存的必要元素(Three essential elements of human survival),老師很佛心的以填空題型式出題,還在每個填答空格前面,提示第一個英文字母,分別是「A,...
2018 年 12 月 08 日

誘因設定要以獲利為前提

今年有幾場行銷活動被冠上「之亂」的名稱,甚至還有某個手機網路吃到飽特價活動案例,被列入維基百科典藏。從行銷規劃的角度觀察,當初設計行銷活動的團隊成員們,應該沒有故意想要創造一場「之亂」,只是想要為組織創造一個提升績效成果的行銷活動。
2018 年 10 月 20 日

免費手機遊戲還有優勢嗎?

有一次和幾個朋友聚餐,不知道是誰起的頭,開始分析目前智慧型手機裡,免費App遊戲的營運模式,當場有好幾位「骨灰級玩家」針對手機遊戲市場,熱烈討論分享許多不負責任的精闢見解,我邊吃飯邊聽他們敘述與手機遊戲鬥智的過程,有些經歷過程,聽起來真的很好笑,不過,我還是忍不住的酸民上身,很直白的問這些玩家:「人家花大錢製作遊戲,免費給你玩,你還要求這麼多幹嘛?」結果,有一位玩家,很認真的說:「這不是免費不免費的問題,我很願意付錢買好玩的遊戲,但是我不願意買道具作弊過關;我喜歡挑戰遊戲製作團隊精心設計的關卡,但是不喜歡被有意設計卡關,一定要付錢買道具才能過關。」結果同桌還有不少人附和他的看法。
2018 年 09 月 08 日

服務的本質是魅力

2018年7月19日上午9時01分,我終於親眼見到全球第一位獲得沙烏地阿拉伯公民權的機器人「蘇菲亞」(Sophia),她用中文跟大家問好,還給了一個跟人類相似的淺淺微笑。被譽為全球最美機器人的她,是應邀來臺參加2018年數位創新論壇(DIF),雖然這個論壇有許多專家出席吸引我參加,但驅使我一定要在9:00以前進入會場坐好等待的,還是「蘇菲亞」本尊。
2018 年 08 月 04 日

形影不離的科技體

我是《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Dan Brown)的鐵粉,當然不會放過他的最新作品《起源》(Origin)。趁著連假讀完這本書,發現作者引用科技趨勢觀察家Kevin Kelly(KK)提出的「科技體(Technium)」詞彙。看到這個名詞我會心一笑,因為丹布朗很可能是KK的粉絲,所以會在很重要的章節中引用這個詞彙,而且沒有讀過KK解釋「科技體」概念的讀者,肯定會在讀完這個章節後,很想知道「科技體」是什麼?
2018 年 07 月 05 日

降低FUD指數的補償機制

美國亞馬遜(Amazon)公司的第一間智慧無人商店Amazon Go,在西雅圖正式營運五個月後,又宣布要在芝加哥、舊金山陸續設立6間智慧無人商店。中國大陸的電商巨擘阿里巴巴、京東商城也計畫要在今年推出無人超商的服務,臺灣的統一超商和全家便利商店,也發布要推出無人科技概念店的計畫。​​
2018 年 06 月 09 日

有一種幸福感叫深度閱讀

我習慣隔一段時間就去逛逛二手書店,有時候會幸運的遇到幾本絕版書或頭版書,近幾年遇到的機會愈來愈高,我總想著這些書,會不會是數位時代青年,把父執輩傳承下來的舊書,給它來個清倉大拍賣。翻找二手書是個很有趣的休閒活動,我經常在一本書的扉頁,看到作者的簽名,或是用很認真的筆跡寫著「某某某雅正」的題字,我每翻看到一次,就會在心裡偷笑,然後再告誡自己一次,送書給人千萬別主動簽名留言。
2018 年 05 月 20 日

要創新,先找找有效的懶惰脈絡

「會議進行中,主管們專心看著你的簡報(ppt),你認真的眼神與手勢,搭配微微顫抖的聲音,展示昨天晚上才趕製完成的投影片,一頁又一頁的詳細說明,就是要讓主管們聽完報告後,不會再提出讓自己很難回答的問題,隨著簡報頁數愈來愈少,你在心裡給自己打氣,過了今天這一關,我得要好好的休息兩天才行。」
2018 年 04 月 0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