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推波助瀾 機器視覺應用範疇大舉擴張

從產品缺陷檢測、二維碼辨識、建立生產履歷到引導機器手臂執行任務,機器視覺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張,而且在生產線上的表現可圈可點。機器視覺技術不僅 節省了大量人力,更創造出許多人類作業員無法帶來的價值。
2016 年 11 月 03 日

專訪德州儀器嵌入式處理資深副總裁Gregory Delagi 半導體購併潮帶來天賜良機

近年來半導體產業接連發生多件規模龐大的企業購併案,許多縱橫業界數十年之久的知名老品牌跟一線大廠,則在這波購併潮中走下產業舞台。過去也曾發動過數起重大購併行動的德州儀器(TI),截至目前雖仍未有動作,但該公司也將出手的傳言卻始終在業內流傳。身為購併老手的TI,究竟怎麼看待這波來得又急又快的產業洗牌?
2016 年 11 月 03 日

落實工業物聯網願景 研華強化軟體/雲端布局

台灣工業電腦與智能系統大廠研華針對軟體及雲端領域的布局動作頻頻,近日又與安謀國際(ARM)締結合作關係,加入mbed Cloud生態系統。未來研華的M2.COM模組將可直接連上安謀的mbed Cloud,同時研華自家的WISE-PaaS平台也會將mbed...
2016 年 11 月 03 日

強化物聯網安全防護 安謀再推新方案

矽智財大廠安謀國際(ARM)近日發表一系列為提升物聯網(IoT)安全性與易用性所打造的解決方案,包含整合TrustZone技術的新處理器核心Cortex-M23、Cortex-M33、低功耗連線技術以及採用雲端架構的物聯網裝置生命週期管理平台。...
2016 年 10 月 27 日

半導體購併潮一波接一波 德州儀器老神在在

近年來半導體產業接連發生多件規模龐大的企業購併案,許多縱橫業界數十年之久的知名老品牌跟一線大廠,則在這波購併潮中走下產業舞台。過去也曾發動過數起重大購併行動的德州儀器(TI),截至目前仍未有動作。TI認為,該公司在汽車、工業等重要領域的布局已經相當完整,與其追求大型購併,不如將重點放在驅動內部的有機成長上。...
2016 年 10 月 24 日

工業4.0技術逐漸成熟 智慧工廠落實全憑業者決心

工業4.0是近來廣受討論的議題,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各大廠商也已陸續推出可真實應用在智慧工廠的各種解決方案。不過,在本屆自動化展上,許多廠商都透露,雖然技術已經不是實現工業4.0的最大障礙,但製造業者能否順利導入,關鍵恐怕還是主事者的決心。
2016 年 10 月 17 日

搶攻IoT商機 瑞薩發展生態系商業模式

微控制器(MCU)大廠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為強化物聯網(IoT)市場布局,在原有的晶片銷售業務基礎上,推出名為Synergy的軟硬體整合平台。該平台除了MCU、開發板之外,還有相當完整的軟體生態系統,包含開發環境、即時作業系統(RTOS)以及經過瑞薩驗證的各種第三方軟體資源。 ...
2016 年 10 月 06 日

安內攘外一舉兩得 儀器業者厚植軟實力

由於客戶在產品開發與測試上的需求越來越多元,量測儀器已經告別純粹賣硬體的時代。未來儀器商唯有提供軟硬體整合的解決方案,才能贏得客戶青睞,甚至開拓出新的業務。這個趨勢使得儀器業者紛紛強化在軟體方面的投資。
2016 年 10 月 03 日

專訪亞德諾台灣區業務總監徐士杰 非消費性應用要靠慢工出細活

台灣OEM/ODM業者近年來發展重心明顯轉向工業物聯網、醫療、汽車等應用市場,想在消費性產品之外找到公司的未來。相較於消費性電子產品,這類應用的發展節奏緩慢許多,因此晶片商必須更致力於做好長期產品規畫,甚至要具備跟客戶一起定義應用的能力。
2016 年 10 月 03 日

先進製程發展潛力佳 設備/材料商競相出擊

半導體先進製程發展持續升溫,相關封裝、材料及設備需求也跟著水漲船高。為因應先進製程技術發展趨勢,半導體業者紛紛祭出新型機台、設備或化學材料解決方案,藉以強化自身競爭優勢,並搶占龐大的先進製程需求大餅。
2016 年 10 月 03 日

EV電池模組需求大增 超音波焊接實現自動生產

電動車(EV)銷售量連年增長,加上電動車上所搭載的電池模組容量持續提升,使得電池模組供應商面臨相當大的供貨壓力,必須設法提升生產線運作效率。有鑑於此,封裝設備業者K&S推出新一代以超音波技術為基礎的混合楔型焊線機,要讓目前還多半停留在人工作業的電池模組組裝作業進入自動化生產時代。 ...
2016 年 10 月 03 日

新唐開發板大軍力挺 安謀mbed OS瞄準物聯網應用

創客(Maker)與新創公司是帶動物聯網發展的重要力量,但這些規模與資源有限的產品開發團隊往往無法獨力完成所有軟硬體元件整合工作。為降低小型團隊進入物聯網市場的門檻,安謀與新唐合力打造出軟硬體已預先整合的開發平台,要讓新創團隊盡情揮灑創意。
2016 年 09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