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穿戴裝置局限 非接觸式生理照護系統亮相

由於老年人口比例提升,對於長照的需求日益增加。近日亞迪電子首度公開展示了Hexagram非接觸式生理照護系統,透過熱感應結合雷達感測技術,無需搭配其它穿戴式裝置便能即時監測病人的體溫、呼吸與心律數據。亞迪電子更與日本MMB株式會社簽約合作,以日本作為該技術進軍醫療應用的第一站。...
2018 年 02 月 08 日

iPhone X銷售不如預期 小尺寸OLED恐供過於求

在蘋果(Apple)iPhone X使用OLED面板之後,眾廠商都快馬加鞭投資小尺寸OLED面板。然而iPhone X銷售狀況並不如預期熱烈,更傳出即將在2018年停產的傳言。若在中國廠商持續放量與LG加入戰局的情況下,在2018年的小尺寸OLED面板可能出現供給過剩。...
2018 年 02 月 07 日

量子電腦進展快速 金融安全須多考量

量子電腦近年來由於各大廠商投入布局,相關專利公布數成長驚人。由於量子電腦的高速運算優勢,能讓大量數據在極短時間運算完成,未來可加快機器學習、工業等各領域的研發速度。然而,在未來也可能為資訊安全維護帶來挑戰,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以及其它數位金融安全的維護也須要重新考量。...
2018 年 02 月 05 日

CES 2018看大勢 自駕車/AI市場即將引爆

自駕車商機龐大,2018年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也再度成為晶片大廠的「火力展示」之地。另一方面,人工智慧(AI)的各項應用也是一大看頭,家用電視設備與智慧喇叭與AI的結合前景備受看好。
2018 年 02 月 03 日

邊緣運算市場蓬勃發展 晶片設計走向分眾化

為協助產業洞悉2018科技新趨勢,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近日舉辦「2018十大ICT關鍵議題暨重點產業機會」記者會。工研院IEK指出,人工智慧焦點從雲端運算,往下落到邊緣運算(Edge...
2018 年 02 月 02 日

無線充電使用黏著度待強化 基礎建設預計2020年就位

目前無線充電接收端成本已降至中階手機也能夠負擔的範圍之內,在不久的未來無線充電功能普及率將大幅提升。但若要讓使用者對於該功能的黏著度更高,則必須要提高公共場域的基礎設施布建普及率。現階段已能看見各種場域陸續導入無線充電發射器,預計將在2020年便能實現隨處可充的理想使用情境。...
2018 年 02 月 01 日

MicroLED進駐背光應用 成本/功耗仍有改善空間

MicroLED顯示技術的成熟度目前尚未達到可量產的水準,短期內消費型電子市場的顯示技術依然將以LCD與OLED為主流。不過,目前已有業者開始將MicroLED應用在LCD背光,盼藉此實現高動態範圍(High...
2018 年 01 月 30 日

WattUp晶片樣本開始出貨 RF無線充電進軍消費電子

自Energous在2017年底宣布,該公司的Energous Mid Field WattUp傳輸器參考設計已取得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認證後,負責供應相關晶片的戴樂格半導體(Dialog)於日前宣布,WattUp晶片的樣本已經開始出貨,可望應用在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裝置、聽戴式(Hearable)裝置等消費性可攜式電子和物聯網(IoT)裝置。這也意味著遠距無線充電即將走出實驗室,進入商品化。...
2018 年 01 月 29 日

中國IoT需求可期 MCU/MPU整合方案後市看好

物聯網(IoT)應用持續拓展增加了微控制器(MCU)的使用需求,恩智浦(NXP)半導體自2017年起與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合作,提供客戶軟硬整合解決方案。在未來,恩智浦除了將持續與歐美的第三方合作之外,同時也計畫將同樣合作模式複製到中國市場。...
2018 年 01 月 26 日

自駕/新能源車來勢洶洶 台廠轉型必須更積極

在2018年CES展會中,可以看見汽車相關的技術展示逐漸由整車轉向Tier1零組件的技術展示,亦有更多傳統車廠投入開發,電動車、自駕車技術即將進入商品化流程。台灣零組件廠商須積極思考轉型方向。 工研院IEK經理石育賢分享,近年來CES展會出現越來越多自動駕駛、車聯網等相關展示,電動車與自駕車已成為不可逆的未來趨勢。在2018年展會中,更看到了許多可實際運作的自駕車隊,自駕車已由往年單一車輛所展示的未來概念,進展為實際可落地的應用。並且,也有更多的傳統車廠投入該領域,意味著相關廠商已經開始著手處理生產鏈、商品化等問題。...
2018 年 01 月 22 日

國內外需求回升 2018年台資訊電子業產值將成長3.96%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根據台灣製造業趨勢預測模型(Current Quarterly Model, IEKCQM)預測結果,於日前指出2018年台灣製造業產值成長率將為3.49%。其中,資訊電子業產值成長率更將達到3.96%。受惠於產品價差,台灣製造業附加價值持續進步。IEK提出觀察建議,台灣應把握近年附加價值改善及全球景氣回溫,加碼投資,掌握未來市場先機,持續創造產業附加價值。...
2018 年 01 月 19 日

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專訪 產學合作解高階人才缺口

在人工智慧浪潮爆發之後,無論是系統設計或是軟體設計都與以往大不相同,晶片設計也隨之日漸複雜。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圖1)指出,儘管台灣半導體產業表面看似成績優秀,然而事實上台積電於整體產業占比高達60%,其他上市櫃公司非常零散。2017年台灣半導體產業成長可能趨緩至0.4%。面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崛起,台灣如何掌握獨有的優勢進而與國際競爭同時合作,也成為未來產官學界需要攜手合作努力的目標。
2018 年 01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