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過程精準辨別異物 自諧振衰減檢測加倍安全

欲將無線充電商品化,得在技術層面把需求分成「性能」與「安全」兩方面,需要多種技術組合以完成商品(圖1)--性能方面,最重要是供電端與受電端之間的通訊控制,藉此進行多方面功率控制演算;安全方面,電源中過電壓、過電流、過功率與溫度保護等,都是一般電源系統中常見的技術。後者之中有個全新發展的領域,即為在無線充電線圈上造成不良影響的金屬異物檢測技術。
2017 年 07 月 24 日

新型調制/解調技術發威 中功率無線充電效率升級

現今磁感應無線充電多只能提供低功率的充電方式,而為了縮短充電時間,該技術也逐漸往中功率發展;透過供電端與受電端的新型解調與調制技術,來改善線圈傳遞控制資料的方式,可有效提高中功率磁感應無線充電速度。
2015 年 12 月 14 日

突破中功率供電設計挑戰 無線充電系統通訊機制成關鍵

無線充電系統朝中大功率發展已是業界共同目標,而其設計關鍵在於供電端與受電端間的通訊機制是否完善,亦即供電端主控晶片要能對每一個從受電端反射回的訊號進行記錄分析,同時藉由軟體演算法過濾雜訊脈衝並正確解碼,方能實現。
2014 年 07 月 07 日

導入高效能控制演算法 MI無線充電提升傳輸功率

無線充電電源傳輸功率正逐漸提升。隨著晶片控制演算法逐漸成熟,無線充電技術正大步邁向中功率應用,未來支援中功率無線充電技術的終端產品充電速率可望快速攀升,且使用者的操作環境也將更為便利。
2013 年 11 月 30 日

諧振頻率迥異 多模無線充電挑戰重重

多模無線充電短期內將難以實現。由於無線充電兩大技術--磁感應及磁共振,差別在於共振腔的使用,然而共振腔不容易透過電子迴路開啟或關閉,因此MI/MR相容系統將遭遇技術瓶頸。此外,Qi與PMA技術的諧振頻率迥異將是多模無線充電遭遇的另一大技術難關。
2013 年 11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