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控管機制 網路頻寬資源分配更恰當

本篇接續上一期,繼續談反餽機制的運作,藉由這些機制的控制,對頻寬的使用可以達到更合理的分配目的。更進一步來看RBM的資源請求機制,在此模式下,每一個競爭點均須要向載點(Source Node)請求所欲分配頻寬大小,同時也告訴載點其所應受的最大可分配資源限制,如某節點請求2Mbit/s的下載頻寬,載點自無分配3Mbit/s頻寬給該節點之理,此種機制也稱為「零合頻寬策略」或「最小公平機制」。
2009 年 11 月 02 日

利用強制回饋 P2P架構實現頻寬合理分配

上期談到網路電視(IPTV)工程面對連續媒體工程常遇到的封包丟失、網路延遲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發生會隨著網路壅塞的程度而越嚴重,因此如何合理分散來源節點的流量遂成為研究的焦點,本文將重點放在頻寬的使用合理性上,並探討改良式點對點(Peer-to-peer...
2009 年 10 月 18 日

善用叢集系統優勢 IPTV網路品質再升級

網路電視(IPTV)是連續媒體(CM)的一種,其他常見的連續媒體資料如線上影音也是重要的網路應用。這種資料在保存上通常需要大量的儲存空間,傳送上為維持一定的播放品質,通常亦會消耗大量網路頻寬。此類媒體的環境需求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個是端點部分,包含接收端與傳送端;另一個是中間傳送媒體的部分。
2009 年 09 月 21 日

頻寬/傳播技術為IPTV普及關鍵

網路電視(IPTV)服務型態曾為許多電信服務業者(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Providers)投入一枚震撼彈,他們認為此種服務蘊藏龐大商機並會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或許真如電信服務業者認知,此類服務如隨選視訊(VoD)在人們未來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此類服務型態早於10年前便已開始探討,為何迄今仍未見普及?其原因在於IPTV的傳播技術,尤其是對異質性網路的遞送困境(尤其是對存取網路種類的考量)迄今仍未獲完全解決。
2009 年 08 月 27 日

3D娛樂首重舒適性 裸眼式立體技術蔚為風潮

讀者不要誤以為看3D立體影像非得借助特殊眼鏡不可,前期曾提到只要提供大腦足夠的立體視覺線索,大腦便能解譯出立體影像。因此,非穿戴式的顯示技術研究也大有人在,其通常是將顯示器安裝在天花板或地板或四面牆上,形成一個全方位的虛擬空間,並經由使用者的手動方式操控系統,即所謂雙眼全方位的顯示系統(Binocular...
2009 年 06 月 15 日

克服影像解析度/視野問題
頭戴顯示器創新設計輪番上陣

利用頭戴顯示器(Head-attached Display)來觀看立體影像的種類多元,但其背後的核心概念相同。頭戴顯示器的典型系統,通常由影像來源(Image Source)、光學系統(Optical...
2009 年 05 月 19 日

運算影像推波助瀾 立體顯像技術應用蓬勃發展

電腦圖學(Computer Graphics)堪稱科學應用之首,所有實驗資料最後的目的,乃在於利用電腦圖學的技術將研究資料轉換成人類可理解之意義,此原則放諸各領域皆同。隨著近代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與電腦處理資料能力的大幅躍進,目前個人運算能力所能處理的資訊複雜度已有相當進步,利用這些原始資料,藉由人電腦將其轉換成視覺資訊的能力亦較以往容易得多,因此近年運算影像(Computational...
2009 年 04 月 06 日

突破技術瓶頸/使用限制 3D臉部辨識技術躍居主流

在上期文章中,談到影響系統辨識效能的開放性因子,本文將繼續討論其他三種常見的開放性因子。此外,也將陸續介紹2D技術與3D技術使用上的差異,包含3D技術開發或使用上的限制,並在最後提出有關2D與3D技術上值得注意的研究見解。
2008 年 09 月 17 日

補足2D模型資料 3D臉部辨識技術崛起

在上期談到各種常見較重要的臉部資料庫中,其多數為2D模型(2D Model)資料庫,其在表現真實臉部的3D特徵上常有不足之處。近幾年來,許多研究者嘗試將臉部的實體特徵用3D模型表示,卻囿於目前有關3D模型資料庫材料與人別數量不多,以致此類演算法之開發不如想像中容易。本文將繼續探討3D技術徵的一些相關概念、常被使用的自動臉部辨識技術以及目前遭遇到的一部分臉部辨識開放性問題。
2008 年 08 月 26 日

生物安全技術需求殷切 臉部辨識技術亟待突破

隨著時光演進,生物特徵辨識從以往被動的驗證身分,慢慢演變到目前的主動辨識身分需求,使得此類辨識從技術上質的演變,慢慢成為大眾生活中量的需求。尤其當全球籠罩在無孔不入的恐怖份子破壞行動中時,國家安全甚至人民生命財產,除了一般偵防保全外,更是有待機器視覺來協助國安單位掌握犯罪先機。因此,為了洞燭機先、確保國家有效防衛社會安全和避免激進份子的恐怖攻擊,政府部門開始考慮一些具有消耗較大成本資源的社會安全系統改良方案。其中又以「低干擾性生物安全機制」的研發逐漸成為公共場所保全和機密部門稽核的重要話題。
2008 年 07 月 30 日

SoC廣納軟硬體架構 H.264/AVC倚重矽智財核心

隨著影音設備需求量增加,從手持裝置播放器到家庭娛樂系統,大量網路應用需求與高品質影音條件,使多媒體SoC設計成為眾家爭食之地。尤其是對視訊影音編解碼(CODEC)需求,H.264/AVC編碼雖僅是SoC應用產業一小部分,卻揭示另一種更具彈性的架構設計與智慧財產權保護方式。
2007 年 08 月 17 日

兼具資料編碼/密鑰管理功能 數位版權管理系統挑大樑

視訊遞送有三種常見方法,分別是單播(Unicast)、廣播(Broadcast)與群播(Multicast)三種。不管哪一種方式,在所有安全的資料通訊應用裡,數位版權管理(Digital Rights...
2007 年 07 月 0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