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PV業者跨入電站開發 智慧電網同步受惠

太陽能目前占全台綠能發電3%,新政府近期提出的計畫是要在2025年將該比重拉高到18%。這項政策可望為台灣太陽能產業帶來轉型契機,促使上游製造業者逐漸將資源直接或間接投入下游電站開發。此外,為全面保障供電安全與穩定性,台灣電網、電表的逐步智慧化,也將為明後年智慧電網、智慧電表帶來不少商機。...
2016 年 10 月 17 日

跨業結盟打破藩籬 智慧城市願景加速落實

現代化城市是由多種基礎建設系統所組成,唯有打破不同系統間的藩籬,實現資料的跨系統串聯,才能實現智慧城市願景。這也導致各家業者必須進行跨領域結盟,與合作夥伴共享相關資源,才能建構起智慧城市的完整生態系統。 ...
2016 年 10 月 13 日

電動車需求飆升 大功率電源方案前景亮麗

電動車取代傳統燃油車輛的話題不斷升溫,此趨勢也同時為電池管理技術增添發展動能。宏微科技推出的一系列大功率低壓MOSFET模組,透過並聯多個MOSFET晶片,使設計者可不必再使用單管並聯架構,徒增組裝工序及散熱設計的麻煩,進一步增加了電池管理設計的效率。 ...
2016 年 10 月 11 日

特殊需求難不倒 儀器商軟體支援接地氣

量測軟體是量測儀器的核心控制區塊,如同大腦一般重要。隨著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此顆大腦的進化也非比尋常,量測儀器廠商紛紛透過成立軟體設計中心、打造訊號資料庫、扮演法規諮詢顧問、開發客製化量測軟體等方式,滿足五花八門的軟體特殊需求。
2016 年 10 月 06 日

新硬體助攻 Google人工智慧應用全面擴散

未來十年將是人工智慧的時代,硬體則成為各種人工智慧(AI)服務接觸用戶的管道。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指出,電腦運算正在釋放無法像的能力,其中的關鍵便是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桌上型電腦的普及,為人們帶來從網路找尋答案的習慣。然而,未來人工智慧的興起,將使人機互動變得更加協調、舒適,進而有能力讓更多問題得以超越種種脈絡,獲得最適切的答案。此外,近期Google也推出多項基於AI基礎的相關硬體,像是Google...
2016 年 10 月 06 日

虛擬電廠落實電力需量管制 節能減碳有一套

當前全球面對的能源問題越來越急迫,各國政府除了從供給端增加能源來源,從需求端去節約、調節也成為重要的能源解決方案之一。而近年來台灣受到非核政策的影響,政府也積極將國際上的需量反應—虛擬電廠引進到本地。相較於傳統對高用電客戶採契約容量罰款制,需量反應的節能獎勵,可望提高用戶節能意願,並藉由網路監控,促使卸載自動化,順利達成契約之容量,進一步降低對實體電廠的需求,此機制預計於2017年年中開始實施。 ...
2016 年 10 月 04 日

安內攘外一舉兩得 儀器業者厚植軟實力

由於客戶在產品開發與測試上的需求越來越多元,量測儀器已經告別純粹賣硬體的時代。未來儀器商唯有提供軟硬體整合的解決方案,才能贏得客戶青睞,甚至開拓出新的業務。這個趨勢使得儀器業者紛紛強化在軟體方面的投資。
2016 年 10 月 03 日

先進製程發展潛力佳 設備/材料商競相出擊

半導體先進製程發展持續升溫,相關封裝、材料及設備需求也跟著水漲船高。為因應先進製程技術發展趨勢,半導體業者紛紛祭出新型機台、設備或化學材料解決方案,藉以強化自身競爭優勢,並搶占龐大的先進製程需求大餅。
2016 年 10 月 03 日

展示5G研發火力 中國聯通/華為發表Small Cell白皮書

中國聯通日前與華為共同發布首份基於小型蜂巢式基地台(Small Cell)的行動網路技術白皮書。此白皮書將成為未來中國聯通推動Small Cell網路數位化轉型的重要系統理論和實踐基礎。同時,中國聯通也宣布將聯合華為等中國業者,在北京、重慶等地展開Small...
2016 年 09 月 30 日

新唐開發板大軍力挺 安謀mbed OS瞄準物聯網應用

創客(Maker)與新創公司是帶動物聯網發展的重要力量,但這些規模與資源有限的產品開發團隊往往無法獨力完成所有軟硬體元件整合工作。為降低小型團隊進入物聯網市場的門檻,安謀與新唐合力打造出軟硬體已預先整合的開發平台,要讓新創團隊盡情揮灑創意。
2016 年 09 月 26 日

技術/市場變化快 應用開發商也須培植量測軟實力

技術標準快速演進,市場需求變化的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為了加速產品研發與量產的時程,應用開發商在導入新技術時,多半相當倚賴量測儀器業者所提供的客製化解決方案,不管是在研發端或產線量測端都是如此。不過,如果要進一步加快產品上市時程,應用開發商在某種程度上,仍須建立起自行撰寫自動測試軟體的核心能力。 ...
2016 年 09 月 26 日

導入AI深度學習演算 固定路線自駕車進入訓練期

NVIDIA日前宣布與工研院簽署合作備忘錄(MOU),結合雙方優勢成為人工智慧發展與應用的策略合作夥伴。其中,最受矚目的是針對自動駕駛車輛的相關發展計畫,此計畫預計將工研院自動駕駛車的自我學習經驗,匯集於雲端資料庫,再讓車輛藉由NVIDIA的深度學習平台執行AI演算,以達成像是推算行車安全路徑的目標。 ...
2016 年 09 月 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