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安風險影響範圍大增 建立數位信任藍圖刻不容緩

根據多個機構指出,未來數位信任有三大趨勢。首先,假訊息已經成為數位信任主要危機,由於當前普遍缺乏權威/官方的假訊息查證工具,最常見的為內容農場(Content Farm),內容農場指的是特定有心人士/機構為謀圖廣告或個人利益,利用各種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來大量並且快速地產生內容相似的文章,造成大眾困擾。雖然目前不少業者採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作為未來打擊假訊息的工具,但許多模型尚未成熟,因此在阻止假訊息散播上,依舊力有未逮。更嚴重者,若假訊息的發起者為國家機構或國家級駭客,透過混淆民眾視聽與進行認知作戰,民眾在短時間內無法即時辨認資訊真實度,而對產業而言,不實訊息散播也對名譽與股價帶來重大挑戰,因此在假訊息的攔阻上被視為首要待解決之議題。...
2023 年 02 月 26 日

G20後地緣衝突未緩解 製造業強化資安迫不及待

拜登政府在2022年10月11日公布強化美國資安競爭力的策略,闡明美國未來資安發展重點,有別於過去資安多半由CISA與FBI宣布,近年來資安議題多由白宮直接傳遞。此聲明宣示美國在資安領域將由被動防禦轉為主動出擊,除了透過數位科技嚴守國家的「數位大門」,還需要從基礎建設、政府資通訊設備採購、反勒索軟體、強化制裁能力、建立國際資安標準、建立設備通用標準、培養資安人才,以及發展量子電腦等八大面向提升美國資安競爭力,包含防禦與攻擊手段。對電子業而言,這場戰爭也已經從硬體設備延伸到整個網路空間。...
2023 年 01 月 28 日

彈性應對地緣政治挑戰 資安實力強化供應鏈韌性

美中衝突正在持續,拜登政府的有別於過去川普政府的「覆蓋式攻擊」,川普著重在實體貨物的關稅制裁,但這種做法由於範圍太大而不好使力,導致美國對中國仍然產生大量貿易逆差,企業用各種方式持續對中國提供科技產品與零組件。相較之下,拜登政府則採用「科技鎖喉」的精準攻擊,從晶片、關鍵設備、人工智慧、軟體等四大面向進行封鎖。例如美國自2020年初便開始阻止荷蘭艾司摩爾(ASML)向中國出口EUV曝光機設備,而2022年中開始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售高階晶片和晶片製造軟體。另外,美國近期也禁止美國人為中國晶片公司工作,迫使晶片從業人員放棄美國護照,或放棄在中國的職業生涯,半導體大廠如科磊(KLA...
2022 年 12 月 26 日

全球價值鏈解構 產業韌性供應鏈應運而生

回顧近幾年地緣政治衝突事件,2018年7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25%關稅,中國也對美國產品徵收關稅反制,拉起貿易戰序幕。2018年9月,雙方宣布第三輪相互徵收關稅。第一批的清單包含機械設備、醫療器材、電機設備、汽車等340億美元;第二波開始則針對半導體、電機產品、塑膠製品等160億美元;第三波針對化學、紡織、汽車零組件、自行車、動植物、礦產等項目,約2,000億美元。接著又在2019年將華為、海思等百家企業列入實體清單,進行技術封鎖與控管。2022年10月則新增13家中國公司列入禁止美國人投資黑名單,包括無人機製造商大疆科技、監控設備製造商浙江大華科技。...
2022 年 11 月 24 日

美國氣候改革法案誕生 台廠審慎因應全球化版圖丕變

歷經多次預算與名稱調整,2022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的《降低通膨法案》不僅是該國對氣候以及能源議題最大膽的投入,也是美國有史以來預算與規模最大的氣候法案。法案的名稱雖然是降通膨,但事實上在俄烏戰爭導致能源飆漲、美國自身為全球第二碳排放大國的現況下,加上環保署指出,美國交通、能源、製造業部門各占全國排放量的25%左右,因此進行氣候改革、同時發展潔淨能源產業勢在必行。法案目標之一為使該國走上一條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40%的減碳道路。該法透過三種方式執行,一是從供給端推動美國先進能源製造,其次,從需求端吸引相關技術和新興材料進入市場,同時以金融創新鼓勵更多私人投資。...
2022 年 10 月 20 日

美中交鋒晶片設計/關鍵設備 數位轉型再造供應鏈韌性

當前供應鏈的封鎖並非商業考量,而是政治驅動。自從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美國的封鎖措施從關稅一路進展到半導體,近期美國的晶片四方聯盟(CHIPS)法案等同要求半導體產業壁壘分明,整合美、台、日、韓四方半導體主要國家,排除中國半導體相關產業鏈。未來將不是全球一個市場,而是多個不同理念與陣營的市場組成,這看似違反經商原則,但在政治主導經濟下,經濟同盟的標準將提升國家安全層次。若不遵守,則可能面臨不同國家法制抵制,輕則丟市場,重則扣押資產,都可在俄羅斯與中國看見實際案例。...
2022 年 09 月 29 日

地緣政治左右經濟走向 中歐投資協定帶來哪些契機?

美中貿易衝突至今,加上一連串疫情與供應鏈議題,已經造成全球貿易重組,觀察兩國走勢,可了解到美國逐漸走向封閉、區域化,例如財政部長葉倫曾在2021年12月指出,美國有必要推動「保護主義式政策」,掌握關鍵技術並在美國本土生產,先是如半導體、電池、稀土、製藥領域,再向外延伸到國防、糧食、公共衛生、通訊科技,以解決國際供應鏈分布四散的弱點;而中國大陸則強化對外關係連結,雖然面臨全球部分民主國家抵制,但仍持續邁向全球化開放,除十四五政策外,目前胎死腹中、但未來可能重生的《中歐投資協定》(EU-China...
2022 年 08 月 18 日

企業數位轉型不可或缺 競逐尖端深度技術各顯神通

企業在數位轉型與淨零碳排兩大議題間周旋時,常忽略這兩者所運用的技術已落入深度技術(Deep Technology, Deep Tech)交集中。相對於深度技術,光譜的另一端為通用技術(General Technology,...
2022 年 07 月 02 日

搶先布局永續燈塔工廠 工業5.0力推綠色轉型

在工業4.0在2013年被德國提出後,也許產業界沒有想到的是,在不到十年期間,歐洲其實已經提出了「工業5.0」,過去的工業4.0強調的是數位技術在製造業的應用帶來全新的生產模式變革與企業數位轉型,確實經過近十年的改變,全球許多企業紛紛朝向智慧型公司邁進,也看到了市場上如Henkel、BMW、Volkswagen、Bosch等公司善用數據科技與人工智慧(AI),將自身蛻變為平台型企業,但這轉型的腳步尚未停止。歐洲議會認為,製造業應將數位價值延展到永續面,因此提出了工業5.0構想,有別於全新變革,工業5.0旨在建立更永續、以人為本,以及具備韌性的製造業生態系,其實際執行項目涵蓋資源保存、氣候變遷與社會影響力的發揮。歐盟的策略是,除了工業4.0的數位標準外,更可透過工業5.0建立綠色標準,就是減碳標準,這個標準涵蓋排碳標準制定、排碳技術建立、淨零生態系的打造、碳稅與碳交易的機制設定(Emissions...
2022 年 06 月 18 日

順應綠色浪潮 全球製造業共促淨零碳排

有鑑於當前各種氣候科技與減碳技術興起,電子製造業者可強化國際布局優勢並與在地企業或新創合作,進而逐步達到減碳目標。
2022 年 04 月 28 日

雲端化勢在必行 2022工業物聯網生態再進化

自從工業4.0提出後,物聯網在製造業的應用如野火般蔓延開來,在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IIoT)中,機器可以與其他機器、物體、環境和基礎設施等進行互動和溝通,以新的方式連結、監控、分析和實際運用資料,透過大量資料的搜集與機器對機器(M2M)的溝通,將包含人機介面(HMI)、監控和資料採集(SCADA)系統、分散式控制系統(DCS)和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PLC)的OT與IT整合在一塊,形成製造業者轉型的重要底層架構。
2022 年 02 月 07 日

政策扶植承接中國產能 東南亞躋身智造中心有望

在全球供應鏈充斥震盪的時期,針對智慧製造領域,東南亞地區挾多方優勢已吸引國際業者進駐, 據此,台廠需考慮到國外同業策略,進一步擬定發展策略重點布局。
2022 年 01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