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成為下一代Qi標準技術的可能性大增。磁共振無線充電技術廠商PowerbyProxi不僅加入無線充電聯盟(WPC),更晉身管理階層,將有助加快WPC將磁共振無線充電技術融入新一代Qi標準的發展。
PowerbyProxi執行副總裁暨首席技術官Fady Mishriki表示,PowerbyProxi的目標是與WPC分享技術專業及矽智財(IP),為新一代Qi標準技術能力增值,並提供消費者最好的使用經驗。PowerbyProxi在國際電腦展(Computex)展出一系列原型產品,即為了證明PowerbyProxi將與WPC一同拓展新的無線充電規格,並確保與現有Qi生態系統完全相容。
WPC主席Menno Treffers指出,PowerbyProxi加入WPC,並成為管理團隊(Management Team)成員後,將有助於WPC拓展除智慧型手機以外,需中功率充電的平板電腦、Ultrabook以及一般筆電,甚至是高功率無線充電的廚房電器市場。
據了解,目前磁共振無線充電技術尚未達產品量產階段,但各大廠商包括WPC創始成員Fulton、新成員PowerbyProxi以及無線電力聯盟(A4WP)成員高通(Qualcomm),皆已緊鑼密鼓部署專利,待技術成熟時搶先卡位市場。
相較於Qi既有的磁感應(Magnetic Induction)技術僅能於傳送端(Tx)10毫米(mm)內提供接收端(Rx)充電服務,磁共振技術的無線充電距離能達數公尺,並同時提供多重裝置充電服務,且裝置發熱情形較不明顯。不過,目前磁共振技術仍須克服電源轉換效率最多僅50%的重大技術瓶頸,以及高頻(6MHz)功率元件成本偏高的問題。
目前力拱磁共振無線充電技術的電信商為T-Mobile,而英特爾(Intel)和蘋果(Apple)兩大消費性電子廠商亦積極開發磁共振技術,前者將應用於Ultrabook充電,而後者則已申請專利,未來蘋果的產品內建磁共振模組的機率大增。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磁共振技術主戰場將不僅是行動裝置,更將挾遠距傳輸、毋須精準線圈定位的優勢,在家電以及電動車市場大行其道,目前三菱(Mitsubishi)、豐田(Toyota)汽車皆投注相當多資源在該技術,並已申請專利。待未來突破轉換效率及電磁干擾(EMI)等問題後,磁共振技術將可成為上述市場炙手可熱的充電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