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12吋晶圓廠2023擴產趨緩 長期需求仍漲

作者: 吳心予
2023 年 03 月 30 日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日前發布「12吋晶圓廠至2026年展望報告(300mm Fab Outlook to 2026)」指出,全球半導體製造商2026年將推升12吋晶圓廠產能至每月960萬片(wpm)的歷史新高。12吋晶圓產能經2021年和2022年連兩年大漲後,2023年因記憶體和邏輯元件需求疲軟,擴張速度將有所趨緩。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全球12吋晶圓廠產能擴張速度短期暫時慢下腳步,但產業提升產能以滿足市場對半導體長期強勁需求的決心不變。產能可望在代工[1]、記憶體和功率幾大領域推波助瀾之下,於2026年續創新高。

300mm晶圓廠總產能 (資料來源:SEMI)

SEMI 12吋晶圓廠展望報告中指出,2022年至2026年,類比和功率半導體的產能將以30%複合年成長率居冠,其次為成長率12%的晶圓代工、光學6%、記憶體4%。2022年至2026年預測期間內,晶片製造商將持續增加12吋晶圓廠生產力道,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其中包含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華虹半導體(Hua Hong Semiconductor)、英飛凌(Infineon)、英特爾(Intel)、鎧俠(Kioxia)、美光(Micron)、三星(Samsung)、SK海力士(SK Hynix)、中芯國際(SMIC)、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台積電(TSMC)和聯電(UMC)等大廠,預計將有82座新設施和生產線於2023年至2026年期間開始運營。

區域展望

囿於美國出口管制,中國業者將集中於成熟技術發展,並在政府投資基金的挹注下,帶領12吋晶圓廠產能擴張,預估全球產能比重將從2022年的22%增至2026年的25%,達每月240萬片。

韓國業者2023年擴產計畫則因記憶體市場需求疲軟而有所遞延,使得晶片占比從2022年的25%下滑至2026年的23%;同樣比重下滑的還有台灣,從22%微降到21%,但仍維持全球第三位置。日本受到全球各地區競爭加劇影響,12吋晶圓廠全球產能比重,將從去年的13%下降至2026年的12%。

美洲、歐洲及中東地區12吋晶圓廠全球產能比重,拜車用晶片需求強勁和政府晶片法案推動所賜,2022年到2026年全球占比將逐年提升。美洲區比重2026年將成長至9%;歐洲和中東地區將從6%增至7%;同期東南亞將持續保有4%的12吋晶圓廠全球產能比重。

 

[1] 晶圓代工領域包含微型和邏輯元件。

標籤
相關文章

客製化CMP方案助攻 28奈米製程良率大躍升

2012 年 09 月 18 日

2019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衰退18.4%

2019 年 07 月 19 日

武漢肺炎影響 SEMICON Korea 2020宣布取消

2020 年 01 月 31 日

對台招手更趨積極 印度全力扶植半導體產業

2024 年 05 月 30 日

AI熱潮延續 SEMICON Taiwan規模再攀高峰

2024 年 09 月 02 日

台積電/日月光領銜 SEMI矽光子產業聯盟正式啟動

2024 年 09 月 03 日
前一篇
雲端部署助企業ESG轉型
下一篇
TrendForce:2023年第二季DRAM價格跌幅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