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Speed USB Inter-Chip(SSIC)規格正式底定。由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聯盟(MIPI Alliance)與USB 3.0 Promoter Group共同制定的晶片到晶片USB內部互連規範SSIC日前正式底定,並提交予通用序列匯流排開發者論壇(USB-IF),成為開放性標準。藉由SSIC低功耗、高傳輸速率特性,USB 3.0將可從個人電腦(PC)市場加速轉進行動裝置領域。
USB-IF主席Brad Saunders表示,預計8~12個月內,即可看到支援SSIC的終端產品問世。 |
USB-IF主席Brad Saunders表示,MIPI技術推出的目的在於提升行動裝置效能;USB 3.0則是具備高傳輸速率與普及度,因此SSIC整合M-PHY實體層與USB協議層,未來行動裝置製造商就能從此一新的低功耗行動介面技術中獲益,而USB 3.0也可在新的充電規範及SSIC的協助下,順勢打進行動裝置市場。
SSIC規範定義行動裝置及其他平台晶片到晶片USB內部互連,結合MIPI的M-PHY高頻寬、低功耗功能,以及SuperSpeed USB的增強效能。Saunders指出,M-PHY為高速序列介面,每條線路的速率可高達2.9Gbit/s,並可升級到5.8Gbit/s,且接腳數量少;而USB 3.0的傳輸速率為5Gbit/s,並提升電源管理效能,因此融合兩大技術的優勢SSIC,將可為行動裝置帶來更佳的使用體驗。
Saunders並強調,SSIC由於兼具高傳輸速率與低功耗特性,因此未來也有可能從行動裝置領域,反攻個人電腦市場。
由於SSIC規範剛底定,USB-IF也正積極招募業者進行產品的研發,以期迅速擴大SSIC滲透率。Saunders認為,SSIC為公開的技術標準,只要是USB-IF會員皆可獲得詳細技術規範,進行產品研發,目前微軟(Microsoft)在Windows 8與RT作業系統中,已納入SSIC驅動程式;ST-Ericsson與新思(Synopsys)等晶片業者也已著手研發支援SSIC的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