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電動車時代已揭序幕 五項成功條件必備

Arm指出,以下是未來幾年值得關注的五個重要趨勢: 一、 處理能力將進行整合:不久之前,車輛的運算效能常常等於處理器的數目:一台中階車可能搭載30顆,而高階車款可能配備100顆。 車商已開始轉戰至分區、更集中式的運算架構策略,以數量較少、但威力更為強大的系統單晶片,取代許多的微控制器。電動車將讓這個趨勢加速成形。分區與集中式運算,實踐了把更具彈性與更普遍的智能帶進汽車的承諾。利用異質核心陣列打造效能更強大的裝置,可以監控關鍵的安全系統、管理更新、與終端服務互動,並為雲端架構的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演算法搜集與詮釋數據。有了分區的處理器,車輛可以真正成為透過軟體定義:一組效能強大、但獨立運作的行車電腦,就是辦不到這點的。這種方法也將簡化數據管理,將電力與散熱納入考量,進一步降低重量並提升效率。...
2021 年 05 月 13 日

遵循國際安全標準 電動車充電安全穩紮穩打

到2040年,電動車將占全球汽車銷量的50%。即使在2019年,電動車的庫存也已達到720萬輛。電動車安全充電係由採用配電盤供電的「電供電設備(EVSE)」完成,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這些安全措施由斷路器、B型剩餘電流裝置和突波保護裝置提供,並符合相關產品標準。
2021 年 05 月 10 日

效率為何對於電動車如此重要?

電動車(EV)的購買者正呈現爆炸性的成長。據估計到2030年時,道路上的電動車數量將達到1000萬輛,而到2040年時,這個數字更將達到3600萬。隨著政府對於碳排放目標的制定,以及越來越多消費者意識到電動車在使用成本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優點,汽車產業正處於其轉捩點。而此變化發生的同時,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功能也正隨之而來。
2021 年 04 月 23 日

功率MOSFET提升熱/電氣效能 48V系統助攻MHEV應用

汽車市場瞬息萬變。各種新增的舒適功能不斷提升駕駛體驗,而新型的安全及駕駛輔助系統,則讓車輛更加安全。至於污染、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大城市霧霾等問題,則推動開發各種未來車輛使用的環保節能解決方案。
2021 年 04 月 17 日

傳導特性/斷路耐受力兼具 IGBT加值電動車加熱系統

汽車的加熱系統攸關駕駛的安全及舒適性,而由於電動車的馬達廢熱不足以提供適量暖氣,因此需要透過功率半導體調節加熱元件的能量。
2021 年 04 月 10 日

BMS/充電樁雙管齊下 電動車里程焦慮迎刃而解

電動車市場持續成長,製造商不斷優化電池的性能及穩定性。各國也配合減碳願景,積極增設充電樁,期望達到全面電氣化目標。
2021 年 04 月 08 日

線圈設計改善車載充電 電動車變壓器追求最小公差

在電動車逐漸走向普及的現在,仍有許多技術障礙待突破,比方說如何最佳化電池充電便是其中一項。透過改良電動車變壓器中的線圈設計與鐵芯氣隙位置,可進一步減少公差,提升電源轉換效率。
2021 年 04 月 08 日

是德新測試方案力助電動車充電電網邊緣應用

是德科技(Keysight)日前宣布推出SL1200A系列Scienlab再生三相交流模擬器。這套功能齊備的單一廠商解決方案,包含了硬體、軟體、諮詢和支援服務,適用於電動車(EV)、電動車供電設備(EVSE)充電應用,以及電網邊緣(Grid-edge)應用。...
2021 年 04 月 07 日

平台化布局迭起 電動車專利風起雲湧

從專利數量統計可以看出廠商積極布局電動車市場,其中底盤技術作為電動車架構的主幹,專利申請數量不斷增加,從中可見電動車技術創新動能十足。
2021 年 04 月 03 日

科技廠積極入局 電動車平台化浪潮來襲

傳統車廠及科技/新創廠商都投入電動車製造,汽車供應鏈也出現變化,汽車產業展開新的局面,同時,智慧化及自駕功能已成為與電氣化密不可分的趨勢。
2021 年 04 月 01 日

技術/標準/資源步步到位 構築永續車載充電系統

近年科技業各領域業者接連投入發展電動車技術,使能源的效率可發揮最大綜效。但若要實現環境永續,在布建電動車充電系統架構時,從培養充電概念、資源取得與再利用,至政策支持等,需考量五項重要因素。
2021 年 03 月 27 日

疫後?後疫?新形勢 2021半導體機會與挑戰衝擊

2020年在疫情的打擊之下,半導體產業維持成長,甚至有許多領域表現亮眼,面對疫後新形勢,WSTS預估2021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將成長8.4%。台灣則因為防疫成果與半導體產業的表現大出風頭,未來應積極布局下個階段的技術與人才,以維持並再創產業競爭力高峰。
2021 年 03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