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矽/氮化鎵元件進入商品化 電力電子產業迎來大革命

隨著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等新材料陸續應用在二極體、場效電晶體(MOSFET)等元件上,電力電子產業的技術大革命已揭開序幕。這些新元件雖然在成本上仍比傳統矽元件高出一大截,但其開關速度、切換損失等性能指標,也是矽元件難以望其項背的。這些新一代元件的商品化,為電力電子產業打開了全新的應用可能性。
2017 年 07 月 03 日

Molex/Mouser攜手贊助電動方程式車隊龍之隊

莫仕(Molex)與貿澤電子(Mouser)聯手贊助Faraday Future龍之隊(Dragon Racing)參加2016~2017賽季電動方程式(Formula E)全電動方程式賽車錦標賽。在前三個賽季中,Molex和Mouser皆共同贊助這個團隊。今年的龍之隊得到了新成員Faraday...
2017 年 05 月 26 日

博世成立動力系統解決方案事業部

博世(Bosch)預估2025年,全球將生產2,000萬輛油電混合車與電動車。因此,可預見電動交通將為重要的發展領域。為因應此發展趨勢,該公司特別針對電動交通領域成立一專門事業部,隸屬於新成立的動力系統解決方案事業部。2018年起,動力系統解決方案事業部,將負責目前的汽油系統、柴油系統與新成立的電動交通等相關業務。...
2017 年 02 月 24 日

加速HEV/EV普及 產業鏈倡導通用充電標準

為促進油電混合動力車(HEV)及電動車(EV)普及,普遍通用的充電技術標準有其必要。英飛凌(Infineon)宣布加入全球性組織 Charging Interface Initiative e.V. (CharIN),以開發、建立並推廣充電系統的世界標準;而意法半導體(ST)也宣布加入CharIN的電動車充電介面計畫。...
2017 年 02 月 03 日

東南亞市場推波助瀾 電動機車需求加速升溫

東南亞市場成電動機車市場成長關鍵推手。環保意識抬頭,全球掀起一股電動車發展熱潮,根據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統計,全球電動機車的銷售金額於2016年到2025年可望有雙倍成長,於2025年產值將達到43.5億美元,佔所有電動車輛銷售金額的占比為7%。其中,東南亞新興市場崛起,是促進電動機車加速成長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6 年 11 月 25 日

正面挑戰SiC GaN緩步進軍中功率市場

電動車與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重視,也為聚焦於中功率、高功率的碳化矽(SiC)創造大量需求。然而,當碳化矽乘著節能減碳的浪潮,一躍成為功率電子的當紅炸子雞之際,在中、低功率應用具備優勢的氮化鎵(GaN)也緊追在後。研究機構預期,碳化矽與氮化鎵將自2020年起,在中功率市場產生競爭關係。...
2016 年 10 月 24 日

致茂發展電動車充電測試系統

經濟部技術處與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長官,蒞臨致茂電子於台北國際電子展展區,為雙方合作開發電動車充電測試系統,成功協助多家知名電動車廠完成充電相容性測試,符合各國充電標準,共同剪綵祝賀。 ...
2016 年 10 月 13 日

電動車需求飆升 大功率電源方案前景亮麗

電動車取代傳統燃油車輛的話題不斷升溫,此趨勢也同時為電池管理技術增添發展動能。宏微科技推出的一系列大功率低壓MOSFET模組,透過並聯多個MOSFET晶片,使設計者可不必再使用單管並聯架構,徒增組裝工序及散熱設計的麻煩,進一步增加了電池管理設計的效率。 ...
2016 年 10 月 11 日

鋰金屬箔片取代石墨負極 鋰電池蓄電能力躍增

鋰電池技術出現新突破。由麻省理工學院校友所創立的SolidEnergy公司宣稱,已研發出採用鋰金屬負極的新款鋰電池,其能量密度將是目前鋰離子電池的兩倍,可大幅提升電池續航能力。 SolidEnergy執行長,也是該款電池共同研發者Qichao...
2016 年 09 月 01 日

Tesla超大規模鋰電廠啟用 最大年產能上看150GW/h

美國電動車商Tesla斥資50億美元打造的全球最大鋰電池工廠Gigafactory日前正式啟用。目前該廠的建設進度其實僅完成約14%,完工後佔地預計將達1,000萬平方英呎,最大年產能則高達150GW/h,可望推動全球鋰電池生產數量翻倍成長。 ...
2016 年 07 月 29 日

瞄準車用IGBT測試需求 明導推出功率元件量測設備

電動車(EV)及混合動力汽車(HEV)市場急速成長,進而帶動車用絕緣閘雙極電晶體(IGBT)需求遽增。為確保車用IGBT可靠性及搶占量測商機,明導國際(Mentor Graphics)宣布推出新款量測設備...
2016 年 05 月 24 日

高壓配電效率優勢顯著 業界勇敢挑戰60V大關

在Google宣布將陸續導入48伏特(V)伺服器及配電基礎架構,打造更節能環保的資料中心後,48V電源架構跟著引發諸多討論。然而,部分應用設計早已迫不及待,有意採用更接近60V的配電架構,以便降低配電損耗,增進系統能源效率。Google更以380V作為配電技術發展的長期目標。 ...
2016 年 05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