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全力扶植半導體 產業扶植政策連發

位於德國東南方的捷克,由於和有歐洲矽谷之稱的德勒斯登非常接近,加上本身具有悠久的電子工業歷史,因此在COVID-19疫情之後,便決定擴大扶植當地的半導體產業發展,並鎖定台灣作為主要的外部合作夥伴。而在歐盟推出晶片法案之後,得到更多來自歐盟的資源挹注,其扶植本地半導體產業發展,與德國薩克森矽谷(Silicon...
2024 年 12 月 13 日

全球局勢動搖製造業穩定性 VR力助供應鏈管理(1)

供應鏈面臨Covid-19疫情與地緣政治等風險,面對供應鏈的變化,VR可以透過提供身臨其境的互動式體驗來推動創新,進而提高營運效率、降低成本並提供卓越的教育訓練方法,有助於提高供應鏈韌性。 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原因是多元化且複雜,包含Covid-19、氣候變遷、自動化和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都重塑了各國企業的海外銷售和貿易模式。上述影響因素中,每一個都會提高供應鏈的為之風險,造成供應鏈的變化難以預測。...
2024 年 08 月 19 日

全球局勢動搖製造業穩定性 VR力助供應鏈管理(2)

供應鏈面臨Covid-19疫情與地緣政治等風險,面對供應鏈的變化,VR可以透過提供身臨其境的互動式體驗來推動創新,進而提高營運效率、降低成本並提供卓越的教育訓練方法,有助於提高供應鏈韌性。 VR在供應鏈管理中的作用...
2024 年 08 月 19 日

彈性應對地緣政治挑戰 資安實力強化供應鏈韌性

美中衝突正在持續,拜登政府的有別於過去川普政府的「覆蓋式攻擊」,川普著重在實體貨物的關稅制裁,但這種做法由於範圍太大而不好使力,導致美國對中國仍然產生大量貿易逆差,企業用各種方式持續對中國提供科技產品與零組件。相較之下,拜登政府則採用「科技鎖喉」的精準攻擊,從晶片、關鍵設備、人工智慧、軟體等四大面向進行封鎖。例如美國自2020年初便開始阻止荷蘭艾司摩爾(ASML)向中國出口EUV曝光機設備,而2022年中開始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售高階晶片和晶片製造軟體。另外,美國近期也禁止美國人為中國晶片公司工作,迫使晶片從業人員放棄美國護照,或放棄在中國的職業生涯,半導體大廠如科磊(KLA...
2022 年 12 月 26 日

強化供應鏈韌性勢在必行 AI高效力助產業數位轉型

地緣政治的衝擊導致供應鏈斷鏈危機,促使製造業者意識到必須盡快提高供應鏈韌性。韌性較高的供應鏈可靈活應付市場變化,具有高度抗風險的能力。其中,人工智慧(AI)有助於產業實現供應鏈韌性,企業透過智慧化工具的預測與模擬等能力,可即時掌握市場突發狀況並規畫應變策略。現階段AI的技術進展與可用的運算資源呈正相關,目前全球AI技術研究朝向大型模型訓練的方向發展,因此需要Exascale超級電腦的支援。若台灣能建立自有超級電腦並免費提供學術應用運算資源,將能有效提升技術競爭力。實務應用方面,供應鏈斷鏈可能成為新常態,因此企業需要整合內部專案,並善用數據與AI工具來提升韌性。...
2022 年 12 月 12 日

全球價值鏈解構 產業韌性供應鏈應運而生

回顧近幾年地緣政治衝突事件,2018年7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25%關稅,中國也對美國產品徵收關稅反制,拉起貿易戰序幕。2018年9月,雙方宣布第三輪相互徵收關稅。第一批的清單包含機械設備、醫療器材、電機設備、汽車等340億美元;第二波開始則針對半導體、電機產品、塑膠製品等160億美元;第三波針對化學、紡織、汽車零組件、自行車、動植物、礦產等項目,約2,000億美元。接著又在2019年將華為、海思等百家企業列入實體清單,進行技術封鎖與控管。2022年10月則新增13家中國公司列入禁止美國人投資黑名單,包括無人機製造商大疆科技、監控設備製造商浙江大華科技。...
2022 年 11 月 24 日

AI強化供應鏈韌性 助產業彈性面對挑戰

日前台灣人工智慧學校舉辦2022台灣人工智慧年會,主題為「AI進行式:地緣政治下的供應鏈重組與人才培育」。產業面對COVID-19疫情、中美貿易戰與俄烏戰爭帶來的外部因素衝擊,原有供應鏈的運作模式受到挑戰。在地緣政治的變局中,業界廠商必須祭出更加智慧化的策略來應對,以免遭受未來可能再次出現的斷鏈危機衝擊。其中,聯發科技資深處長梁伯嵩及緯創資通數位轉型產情研析室處長邱之崧,在年會中分享AI技術進展及電子產業應用AI提升供應鏈韌性的策略。...
2022 年 11 月 24 日

搶先布局永續燈塔工廠 工業5.0力推綠色轉型

在工業4.0在2013年被德國提出後,也許產業界沒有想到的是,在不到十年期間,歐洲其實已經提出了「工業5.0」,過去的工業4.0強調的是數位技術在製造業的應用帶來全新的生產模式變革與企業數位轉型,確實經過近十年的改變,全球許多企業紛紛朝向智慧型公司邁進,也看到了市場上如Henkel、BMW、Volkswagen、Bosch等公司善用數據科技與人工智慧(AI),將自身蛻變為平台型企業,但這轉型的腳步尚未停止。歐洲議會認為,製造業應將數位價值延展到永續面,因此提出了工業5.0構想,有別於全新變革,工業5.0旨在建立更永續、以人為本,以及具備韌性的製造業生態系,其實際執行項目涵蓋資源保存、氣候變遷與社會影響力的發揮。歐盟的策略是,除了工業4.0的數位標準外,更可透過工業5.0建立綠色標準,就是減碳標準,這個標準涵蓋排碳標準制定、排碳技術建立、淨零生態系的打造、碳稅與碳交易的機制設定(Emissions...
2022 年 06 月 18 日

群創面對中國封城壓力 閉環式生產突圍

受到疫情衝擊,部分中國城市的封城政策,影響群創在中國的供應鏈與物流。群創董事長洪進揚表示,群創在台灣有一條龍的生產鏈,包含面板廠與模組廠都很完整,因此台灣供應鏈受到疫情的衝擊較小。而針對中國的供應鏈面臨的風險,群創總經理楊柱祥說明,群創以異地備援的概念,將台灣做為中國模組廠的備援地點,車用模組在上海及台南都有工廠,筆電也在寧波跟台南都能生產等,確保產品的生產彈性。...
2022 年 05 月 03 日

產線智慧化有譜 製造業數位轉型全力向前

半導體與電子製造業面對疫情與中美貿易戰衝擊,透過數位轉型提升韌性,採用工業物聯網平台與微型控制元件等方案,強化設備的感知與聯網能力,再以完整數據為基礎解決產線瓶頸,朝向智慧工廠的藍圖邁進。
2021 年 12 月 0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