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A Certified平台串連 實現平台安全架構數位轉型

萬物聯網時代來臨,卻也帶來資訊安全的隱患與挑戰,因此產業各界推動自上游設計階段就要導入安全性的「Security by Design」概念,從IP、IC設計到終端產品與運作維護都要具備,Arm則透過PSA...
2023 年 01 月 09 日

產業領導廠商齊力 物聯網安全法規/協定並進

物聯網(IoT)為企業、政府和消費者帶來諸多好處,但這些功能不應犧牲用戶的安全或隱私為代價。當消防員到達燃燒的建築物時,在壓力當下必須保持冷靜以控制火勢及營救居民。隨著越來越多的物聯網設備在城市中部署,消防員可以使用即時資料來獲取更多與環境相關的資訊以協助受影響的民眾,進而挽救更多生命並減少財產損失。...
2022 年 11 月 12 日

Arm指出96%決策者認為裝置安全影響企業盈虧

根據《PSA Certified 2022 安全性報告》預測,隨著整個產業要共同解決長久以來數位轉型與確保安全生態系速度之間的延宕,2022 年將成為確保物聯網安全的一大轉捩點。本次調查的受訪對象來自歐洲、美國以及亞太地區,共計...
2022 年 03 月 15 日

自基礎反制駭客侵入竊資 規範標準促成安全物聯網

在萬物聯網的發展趨勢下,加之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G)日漸普及後,垂直領域可採用網路切片等技術來實現各種數位化應用模式,但若規畫建置未納入資安防護,等同於為惡意駭客開闢可滲透入侵的管道。
2021 年 12 月 28 日

納入5G架構安全/供應鏈信任性 物聯網革新抵禦場域威脅

全球產業正積極布局數位化營運模式,興起智慧工廠、電動車、智慧醫療,甚至於當紅的元宇宙(Metaverse)熱潮,而在其中,人工智慧(AI)、第五代行動通訊網路(5G)、物聯網(IoT)等技術成為實踐的重要推手,也驅動認證規範與安全防護需求受到高度關注。
2021 年 12 月 28 日

零信任網路整合管控 雲原生AI助力明察非法存取

數位應用場域欲演進到智慧化,首要須蒐集大量資料,因此物聯網裝置介接的邊緣運算扮演相當吃重的角色,其彙整IT與OT設備透過遙測(Telemetry)技術蒐集即時資料,持續不斷地訓練機器學習演算模型,以提高商業分析的精準度,逐漸演進到智慧化。
2021 年 12 月 28 日

行動邊緣就地卸載流量檢測 5G專網務實防護IoT安全

在數位轉型趨勢的催化下,各垂直領域的物聯網應用莫不期盼新世代5G企業專網能增進通訊能力,進而在安全基礎之上加速邁向智慧化。如今物聯網安全探討的方向,瑞擎數位(PacketX)技術長王騰嶽觀察,首要是連網裝置出廠前就已預設安全認證,其次是部署運行期間的保護措施,包括端點與網路安全防禦。由於連網裝置端點未必都能安裝防毒軟體程式,只能寄望於網路安全防禦,運用企業既有的防火牆、入侵偵測防護系統等資安設備善加防禦。
2021 年 12 月 28 日

智慧機械雲重視工業應用安全 IoT結合雲平台抗資安威脅

儘管物聯網應用場域規模大小不盡相同,但多數裝置原始功能較為單純,運算能力亦有其限制,無法承載複雜的資訊安全防護機制,若能搭配雲端平台則將有機會補強,可經由統一介面遠端控管,保障裝置通訊能力,同時增添身分認證機制,防範各式攻擊手法趁虛而入。
2021 年 12 月 28 日

從Edge到Infra全面守護 捍衛終端/接取/核心/應用 物聯網安全缺一不可

隨著物聯網蓬勃發展,5G將成為物聯網重要基礎網路,加以AI應用無所不在,同時促成更多創新智慧應用。但當聯網成為所有新興應用必備的功能,網通設備漏洞也將會成為服務不穩定的變數。物聯網安全戰線持續擴大,面對日益嚴峻的資安挑戰,企業在規劃各種5G與AI物聯網產品服務時,必須跳脫傳統框架,建立「Secure...
2021 年 01 月 18 日

網路攻擊為十大IoT風險之一 智慧系統資料防護不可少

5G技術帶動物聯網應用大幅成長,同時層出不窮的資安事件也引發產業內對物聯網安全的高度重視。不論是網路安全,抑或是從硬體下手確保資訊安全,都是政府及供應商現階段重視的議題。 資安已成全球議題 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吳啟文指出,網路攻擊在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風險調查報告中,同時列入十大影響風險與十大可能風險排名。包含聯網設備管控不佳,造成資料外洩風險上升;物聯網與行動設備的資安弱點威脅升高等等,導致資安攻擊事件在全球持續發生。...
2020 年 12 月 14 日

英飛凌/GlobalSign合推新方案 簡化IoT設備認證

認證機構(CA)暨物聯網(IoT)身分驗證和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GMO GlobalSign,近日與英飛凌(Infineon)共同推出一項解決方案,能夠輕鬆、安全地將設備註冊至微軟(Microsoft)的Azure...
2020 年 03 月 09 日

落實辨識與可視化 新興IoT裝置安全看得見

資安防護的規畫與建置,必須涵蓋人力、流程、工具技術,三者缺一不可,然而實際在營運場域卻經常會有所偏重。常見已經對工作流程中的潛在風險之處運用工具技術設置防護措施,卻仍舊發生資安事故,究其根源,往往來自於人員疏失。前不久美國太空總署(NASA)旗下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爆發的駭客入侵事件即是典型案例。
2020 年 01 月 02 日